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元日》
《次韵元日》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会朝四海登图籍,绛阙清都想盛容。

春色已知回寸草,霜威从此霁寒松。

饮如嚼蜡初忘味,事与浮云去绝踪。

四十九年蘧伯玉,圣人门户见重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yuán
sòng / huángtíngjiān

huìcháohǎidēngjiàngquēqīngdōuxiǎngshèngróng

chūnzhīhuícùncǎoshuāngwēicónghánsōng

yǐnjiáochūwàngwèishìyúnjuézōng

shíjiǔniánbǎishèngrénménjiànzhòngzhòng

注释
会:将会。
朝:朝向。
四海:天下各地。
登:登上。
图籍:史书。
绛阙:皇宫。
清都:仙境般的京城。
想:期待。
盛容:辉煌的形象。
春色:春天的气息。
回:使……复苏。
寸草:小草。
霜威:严冬的霜冻。
霁:消散。
寒松:寒冷的松树。
饮:饮酒。
如:如同。
嚼蜡:失去滋味。
初:开始。
忘味:忘记滋味。
事:世事。
绝踪:消失无踪。
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岁月。
蘧伯玉:春秋时期卫国贤者,以善于反省著称。
圣人:圣贤之人。
门户:智慧的门径。
见重重:层层深入。
翻译
将会在史书上留下足迹,皇宫和各地都期待他的辉煌形象。
春天的气息已经让小草复苏,严冬的霜威也将从寒冷的松树上消散。
饮酒如同嚼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世事如浮云般消散无踪。
四十九年来,我如同蘧伯玉般经历世事,深感圣人智慧的门径层层深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元日》,以元日(春节)为题,表达了对盛世景象的赞美和对个人岁月流逝的感慨。首句“会朝四海登图籍”描绘了朝廷汇聚天下英才的繁荣景象,而“绛阙清都想盛容”则进一步渲染了宫殿的庄重与君王的威仪。接下来,“春色已知回寸草”暗示春天的到来给万物带来生机,而“霜威从此霁寒松”则象征着严冬过后的坚韧与复苏。

“饮如嚼蜡初忘味”表达诗人对政务或人生的厌倦,已经失去了起初的热情,而“事与浮云去绝踪”则流露出对世事如梦幻泡影的超脱态度。最后两句,“四十九年蘧伯玉”,诗人自比蘧伯玉,借其春秋四十而不惑的典故,感叹自己已届中年,深感人生如梦,圣人之门看似重重叠叠,实则难以触及。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盛世的赞美,又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走笔次韵答卓伯长

问津北海滨,卜居南山麓。

南山何所有,苍松与脩竹。

挺挺龙髯张,猗猗凤毛绿。

幽涧生寒飔,阳冈散清旭。

岚翠暮堪揽,石泉时自掬。

胜景人共游,真乐予所独。

炉薰昼逾永,周易坐忘读。

亭小心更宽,朋来席频促。

山中采蕨薇,林下樵朴樕。

门掩红尘稀,檐虚白云宿。

金堆卢橘黄,丹落锦荔熟。

四郊多桑麻,比屋空杼轴。

何由一身安,所愿百姓足。

世途急功利,古道厌驰逐。

劳生尚馀忧,节用应寡辱。

静爱吟风蝉,远惭食苹鹿。

诵子新诗篇,深荷相记录。

(0)

西湖竹枝歌五首·其四

湖上春来郎未归,青青杨柳想郎衣。

郎今走马章台路,切莫颠狂作絮飞。

(0)

题梅·其一

西子湖头春可怜,落花如雪晚风颠。

不辞万点飘香去,乞与珠宫作水仙。

(0)

送马彦良赴闽

锦帆江上挂东风,海国潮生百浦通。

离浙此时杨柳碧,到闽无数荔支红。

功名暂屈盐车骥,家世终怀柏府骢。

何处相思一尊酒,三千里外月明中。

(0)

晚作

落日红将敛,牛羊早下来。

好诗閒里得,幽抱静中开。

已定禽栖树,无惊犬卧苔。

坐忘心似水,无地著尘埃。

(0)

酒醒

酒醒中宵立,题诗兴转幽。

风声吹雨歇,云气带星流。

日月双飞鸟,乾坤不系舟。

归心与潮水,常寄故乡愁。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