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松为伴竹为邻,着个林泉自在身。
此境世间曾不少,未知谁是买山人。
云松为伴竹为邻,着个林泉自在身。
此境世间曾不少,未知谁是买山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远的画面,诗人以“云松为伴竹为邻”,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图景。通过“着个林泉自在身”一句,展现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松林和翠绿的竹丛之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宁静。
“此境世间曾不少”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普遍性认识,但紧接着的“未知谁是买山人”则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思考——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其中的真谛?这不仅是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世界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渴望与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现代社会价值取向的思考。
命中郊岛天寒瘦,生来菊花秋晚。
万事皆非,一身无著,冉冉百年今半。青山泪点。
共白发衰兄,夕阳红泫。
咫尺荒坟,老亲颜色梦中远。
新晴重九五日,夜凉双雁语,风叶山馆。
机上流黄,镜中垂白,一样辽阳征怨。桑田更浅。
幻月影河山,春华九万。失笑双闺,一杯酬大衍。
月中摇梦去,乱滩一叶,风起雪飞花。
晓螺山泫翠,小小江楼,绿水渺天涯。
恒河鬓影,十年来、吹上霜华。
东去也、江声日夜,流不尽虫沙。堪嗟。
官灯白舫,夜雨青神,忆西京情话。
真落得、渔翁满地,燕子无家。
船头又指彭山县,想太平、青遍桑麻。
如愿否,平羌草屦捞虾。
胎禽倦舞。正几枝照水,寒意如许。
篱院黄昏,不是亏他,香来没个寻处。
情仙萼绿妆成夜,漫比到、世间眉妩。
只教伊、郑重华年,休让玉箫吹去。
到此全空色相,怕无多影事,也被春误。
和病和愁,成梦成烟,毕竟有何情趣。
缟衣人远扉空闭,剩茜雪、一痕飘暮。
看万山、寒月如潮,中有香魂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