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寒食曲》
《寒食曲》全文
宋 / 周紫芝   形式: 古风

三月江南好春色,买酒家家作寒食。

男呼女唤俱出游,扶路醉归欢乐极。

街头尽日无人行,多在山村少在城。

踏歌赛愿一时了,上冢归来闻笑声。

岂料如今一百五,画戟满城椎战鼓。

子孙半作泉下人,薄酒不浇山上土。

死者已往生者存,随分欢娱各儿女。

烹鱼裹菜当盘飧,花作红妆鸟歌舞。

君不见江南江北多战场,去年白骨无人藏。

(0)
鉴赏

这首《寒食曲》描绘了宋代寒食节期间江南地区的风俗与情感,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沧桑感。

开篇“三月江南好春色”,点明时节与地点,江南三月,春意盎然,为后文铺垫了美好的背景。接着“买酒家家作寒食”,寒食节是古代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此时扫墓祭祖,同时饮酒庆祝,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男呼女唤俱出游,扶路醉归欢乐极”描绘了男女老少一同出游的情景,即使醉酒也乐在其中,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喜悦之情。

“街头尽日无人行,多在山村少在城”对比城市与乡村的景象,突出寒食节期间人们更多地选择回到乡村,与家人团聚,享受宁静与和谐。“踏歌赛愿一时了,上冢归来闻笑声”描述了人们在踏青的同时,以歌声表达愿望,上完坟墓后传来阵阵欢笑,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揭示了寒食节背后的历史变迁与社会现实。“岂料如今一百五,画戟满城椎战鼓”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一百五指的是寒食节后的清明节,此时城中画戟林立,战鼓震天,与前文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子孙半作泉下人,薄酒不浇山上土”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许多子孙成为了亡灵,无法享受节日的欢愉,连祭奠祖先的薄酒也无法洒在坟墓之上。

最后,“死者已往生者存,随分欢娱各儿女”表达了对生者的安慰与对逝者的怀念,虽然生活充满苦难,但人们仍要珍惜当下,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烹鱼裹菜当盘飧,花作红妆鸟歌舞”描绘了人们以美食与自然美景相伴,享受生活的美好瞬间。“君不见江南江北多战场,去年白骨无人藏”则提醒人们,和平来之不易,应珍惜眼前安宁,不忘历史教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欢乐与哀愁,以及战争给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周紫芝

周紫芝
朝代:宋   字:少隐   号:竹坡居士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生辰:1082-1155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
猜你喜欢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六十四

臧三耳自无三鼻,琴七弦容清七心。

龙讲火经珠夺彩,蝉耽露味腹高吟。

灵猫滥配先农食,白象殊烦普眼寻。

邀月为欢憎影在,碧玻瓈盏灭镫斟。

(0)

落花诨体十首·其一

游蜂大嚼过屠门,又顾他家郭外墦。

唐突西施从喝道,诙谐南阮任摊裈。

摧香麝父同羌管,杀景酪奴傲酒尊。

生遣红裙嗤白苧,莲芳何在枣甜存。

(0)

宿别峰庵庶仙策杖来慰时方从哭送先兄归垄返

幂幂苍烟护小桥,回峰斜引上方遥。

归禽邀日沈平楚,宿露泠风润绿蕉。

白发共怜镫影瘦,青山未遣泪痕消。

凭君昨日山阳笛,吹彻寒冰慰柳条。

(0)

翠涛过草堂问病·其二

江楼十载故心违,池影相看上雪肥。

银汉未倾怜酒尽,金风欲避倩云围。

尊生为嘱悲欢损,惜别县知伴侣稀。

观穫送君归下噀,西清一雁贴天飞。

(0)

客至

病眼忘春赏,芳辰竞客游。

折腰原早岁,欹枕自前秋。

宿菜冰芽尽,寒膏炷影幽。

歌声金石发,莫为子桑愁。

(0)

早春三首·其二

不觉故心移,年华冉冉知。

晴窗熏午睡,喧步爱芳吹。

幸缓西园梦,还留朔雪悲。

含情方几日,谁道鬓添丝。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