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江南好春色,买酒家家作寒食。
男呼女唤俱出游,扶路醉归欢乐极。
街头尽日无人行,多在山村少在城。
踏歌赛愿一时了,上冢归来闻笑声。
岂料如今一百五,画戟满城椎战鼓。
子孙半作泉下人,薄酒不浇山上土。
死者已往生者存,随分欢娱各儿女。
烹鱼裹菜当盘飧,花作红妆鸟歌舞。
君不见江南江北多战场,去年白骨无人藏。
三月江南好春色,买酒家家作寒食。
男呼女唤俱出游,扶路醉归欢乐极。
街头尽日无人行,多在山村少在城。
踏歌赛愿一时了,上冢归来闻笑声。
岂料如今一百五,画戟满城椎战鼓。
子孙半作泉下人,薄酒不浇山上土。
死者已往生者存,随分欢娱各儿女。
烹鱼裹菜当盘飧,花作红妆鸟歌舞。
君不见江南江北多战场,去年白骨无人藏。
这首《寒食曲》描绘了宋代寒食节期间江南地区的风俗与情感,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沧桑感。
开篇“三月江南好春色”,点明时节与地点,江南三月,春意盎然,为后文铺垫了美好的背景。接着“买酒家家作寒食”,寒食节是古代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此时扫墓祭祖,同时饮酒庆祝,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男呼女唤俱出游,扶路醉归欢乐极”描绘了男女老少一同出游的情景,即使醉酒也乐在其中,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喜悦之情。
“街头尽日无人行,多在山村少在城”对比城市与乡村的景象,突出寒食节期间人们更多地选择回到乡村,与家人团聚,享受宁静与和谐。“踏歌赛愿一时了,上冢归来闻笑声”描述了人们在踏青的同时,以歌声表达愿望,上完坟墓后传来阵阵欢笑,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揭示了寒食节背后的历史变迁与社会现实。“岂料如今一百五,画戟满城椎战鼓”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一百五指的是寒食节后的清明节,此时城中画戟林立,战鼓震天,与前文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子孙半作泉下人,薄酒不浇山上土”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许多子孙成为了亡灵,无法享受节日的欢愉,连祭奠祖先的薄酒也无法洒在坟墓之上。
最后,“死者已往生者存,随分欢娱各儿女”表达了对生者的安慰与对逝者的怀念,虽然生活充满苦难,但人们仍要珍惜当下,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烹鱼裹菜当盘飧,花作红妆鸟歌舞”描绘了人们以美食与自然美景相伴,享受生活的美好瞬间。“君不见江南江北多战场,去年白骨无人藏”则提醒人们,和平来之不易,应珍惜眼前安宁,不忘历史教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欢乐与哀愁,以及战争给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