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
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
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
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
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
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
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
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
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
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
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
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
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
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
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
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
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
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
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
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
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
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
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
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
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壮士在边塞的生活和战斗场景,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强大帝国的兴衰反思,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
开篇“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两句,勾勒出一位年轻将领胸怀大志,只愿意跟随皇帝执掌军权的情形。紧接着,“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展现了他在宫廷中的礼仪生活和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两句,生动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残酷。诗人通过“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表达了对远方战斗声音的感受和对英雄战士连续作战的赞扬。
“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这两句诗,表现了壮士在战斗中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情怀。“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则更深化了 壮士战场上的英勇形象。
“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两句,转换了情境,描绘了壮士战斗结束后回到长城脚下饮马的情景,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留下的悲凉遗迹。随后的“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则引出了历史的回响,通过老人的口述,提及了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历史。
“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两句,营造出一种萧瑟荒凉的边塞景象,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去战争死难者的哀悼。“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无辜牺牲者和英雄末路的悲情。
最后,“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几句诗文,通过对比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与最终的灭亡,抒写了历史兴衰的无常和帝国强盛背后的代价。
整首诗语言雄浑,想象丰富,情感深沉,既展现了边塞壮士的英勇事迹,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战争与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石床横素书,漆灯挂青焰。
引幞不耐眠,危坐意清宴。
瓦盆覆残茗,绮石当圜砚。
索笔赋短章,书成自精绚。
冷月侵疏槐,荒山噭荒鸡。
虫吟豆花中,叶坠石苔面。
垂头何所思,阑干忽凭遍。
一入静者怀,机锋似□箭。
恨无三益友,相对发绮辨。
露湿还松房,青林火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