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身忽在树杪,一览千山万山小。
怪崖不落欹欲摧,令人仰看怯眼开。
小亭解事知侬倦,翼然飞出青山半。
上头最上却镜平,百亩金碧千衲僧。
高峰高寺更高阁,进步竿头若为脚。
兹游胜绝庸非天,山下虚行二十年。
回头身忽在树杪,一览千山万山小。
怪崖不落欹欲摧,令人仰看怯眼开。
小亭解事知侬倦,翼然飞出青山半。
上头最上却镜平,百亩金碧千衲僧。
高峰高寺更高阁,进步竿头若为脚。
兹游胜绝庸非天,山下虚行二十年。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创作的《登乌石寺》,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攀登高峰、游历名山的豪迈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
“回头身忽在树杪,一览千山万山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回首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已在树梢之上,眼前展开的是一片广阔的山峦,其他的小山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透露出诗人心中的豪情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怪崖不落欹欲摧,令人仰看怯眼开。”这里描绘了一幅险峻奇特的山石景象,岩石陡峭如同要塌陷,观者不得不屏息以待,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这自然之力的展示。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不仅形容了山崖的威猛,也传达了一种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震撼。
“小亭解事知侬倦,翼然飞出青山半。”诗人在小亭中休息,感受到了旅途的疲惫,但心中依旧渴望着探索更多的自然美景。这里的小亭成为了诗人短暂停留和恢复体力的场所,而“翼然飞出”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精神状态,仿佛长出了翅膀,自由自在地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
“上头最上却镜平,百亩金碧千衲僧。”这两句描写了登至更高处后所见的景象,山顶之上的风光宛如一面明净的镜子,而那“百亩金碧”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极致赞誉。这里的“千衲僧”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寺院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高峰高寺更高阁,进步竿头若为脚。”诗人继续攀登到更高的地方,在那里的寺庙建筑如同山峰一般耸立。诗中的“进步竿头若为脚”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然高度的追求。
最后,“兹游胜绝庸非天,山下虚行二十年。”这两句总结了诗人此次登山之旅,是一次超乎寻常、难以忘怀的经历。而“山下虚行二十年”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二十年间对自然美景追求和探索的一种回顾,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与个人经历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厚的山水情结,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对自然美景描绘的高超技艺。
寓形大化内,道寓太极先。
厚者寓乎地,高者寓乎天。
晦明寓日月,流峙寓山川。
荣悴寓草木,飞跃寓鱼鸢。
吾身寓万事,理寓方寸田。
问子何所寓,寓以八九椽。
大雅寓古意,微言寓陈编。
至味寓玄酒,希声寓素弦。
行寓南山下,坐寓白云边。
息寓芳柳阴,饮寓佳菊前。
嗟余随所寓,寓洪今五年。
赋雪寓梁园,乌纱寓白颠。
历观寓世者,寓言无不然。
伊吕寓莘渭,巢由寓林泉。
静寓惟独善,动寓隘八埏。
吾亦聊寓耳,试歌寓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