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纸到关东,江月边云万里同。
研泪题诗连夜寄,不知何日达南中。
三年一纸到关东,江月边云万里同。
研泪题诗连夜寄,不知何日达南中。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接笑峰师己丑二月札》。诗中描绘了诗人接到远方朋友信件时的激动心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三年一纸到关东”,描述了朋友的信件经过三年的时间才到达诗人的手中,可见两地相隔之远,传递信息的不易。这里的“关东”泛指东北地区,象征着与诗人相距甚远的朋友所在之地。
次句“江月边云万里同”,将读者的视线从现实中的距离拉伸至想象中的广阔空间,江面上的月光与天边的云彩在诗人的心中融为一体,寓意着尽管相隔万里,但朋友之间的情感却如同这跨越时空的月光与云彩一般,紧密相连,不分彼此。
第三句“研泪题诗连夜寄”,表达了诗人收到信件后的心情激动,以至于在夜晚无法入眠,于是提笔写下回信,泪水与墨水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深情厚谊。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于远方朋友的关切之情。
最后一句“不知何日达南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信件能否顺利送达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这句话既是对未知未来的不确定表达,也是对友情持久性的肯定,暗示了即使相隔万里,朋友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因此而中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场景构建,展现了友情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下依然坚韧不拔的主题,读来令人动容。
观史犹骇心,何况眼前事。
处处烽火惊,揉暨中原地。
又闻近祖陵,罪臣肝亦坠。
去岁朔风嘶,犹云犬羊类。
此皆我赤子,何以久为祟。
徵兵亦已前,徵饷亦已洎。
事中非无人,束手而相视。
相乃抚与剿,其局持成二。
秦西百二关,何苦惹且忌。
吾乡二公祖,为洒维桑泪。
湖天同疋练,澄色远相串。
孤城倚山巅,倒影于斯见。
扁舟晚泊之,夜眺生孤羡。
雨馀暮微烟,风恬波无溅。
须臾荡浮辉,隐映分流转。
艳拟百花红,妆为玉镜传。
又如晚日霞,馀彩云中变。
远望复纷纷,忽疑星片片。
飞芒碧空际,来往天河穿。
久坐起沉吟,身未浮槎践。
依尔一叶中,胡乃眼前眩。
因念春光至,抑亦湖得先。
万点簇新华,交与水天绚。
喜杀诸童奚,聚喧俱忘倦。
齐言进香人,水灯施湖面。
掀髯一推窗,索然无复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