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佛名无本,归儒字浪仙。
韩公虽稍黠,不晓句参禅。
入佛名无本,归儒字浪仙。
韩公虽稍黠,不晓句参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佛学与儒学的态度以及个人修养。首句“入佛名无本”表明诗人对于佛教有所探究,并以“无本”为自己的法号,显示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一种姿态。第二句“归儒字浪仙”则透露出诗人对儒家思想的归属,同时自称“浪仙”,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心态。
第三句“韩公虽稍黠,不晓句参禅”中,提及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此处的“稍黠”是对韩愈才华横溢的一种赞誉,而“不晓句参禅”则表达了诗人认为即便是韩愈这样的大儒,也未必能完全领会禅宗的深奥。这样的表述,既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学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修为与见识。
整首诗通过对佛、儒两家思想的自如穿梭,以及对韩愈的点评,彰显了诗人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精神追求的一种独特态度。
公负天下才,用心如用笔。
端劲随意行,曾无一画失。
因看落纸字,大小得疏密。
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
频年值我来,我愧不堪七。
安能事墨研,欲效前人述。
懒性真嵇康,閒坐喜扪虱。
是以持献公,不使物受屈。
果然公爱之,奇踪写名实。
岂惟播今时,当亦传异日。
嗟哉试笔诗,藏不容人乞。
北度龙沙远,南来狗犬无。
玉阶三尺峻,粉壁万重糊。
兽馁行迷穴,禽寒立并枯。
长川平界限,大屋竦棱觚。
稍见蓬莱阙,初张云雾图。
受降鍪甲积,罢猎羽毛铺。
被褐思怀宝,游都学卖珠。
车皆陈鋈辔,人尽得琼腴。
缟已赠吴札,席将开汉酺。
凤池批诏手,特地逞工夫。
雪消潭水绿,轻舸下滩时。
渐转青山去,还将故国辞。
野林看欲动,江燕欲逢迟。
君语随州体,余惭晚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