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平府文庙规模颇壮其中亦有儒生十数然无一可语者》
《东平府文庙规模颇壮其中亦有儒生十数然无一可语者》全文
宋 / 罗公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当年邹鲁地,弦诵久无声。

刀笔迂颜闵,章缝羡甲兵。

谷陵朝暮改,日月古今明。

岁晚高皇帝,犹难致两生。

(0)
注释
邹鲁:古代鲁国和邹国,文化兴盛之地。
弦诵:指读书声,古时以琴瑟伴读。
刀笔:古代指文案工作,比喻文人墨客的才能。
甲兵:古代的战甲和兵器,象征武力和荣耀。
谷陵:泛指历史上的朝代,这里可能暗指历史的更迭。
高皇帝:对古代开国君主的尊称,此处可能指汉高祖刘邦。
两生:指两位杰出的人才,这里可能寓意难得的贤才。
翻译
当年的邹鲁地区,读书声早已消停。
文人墨客的才华如同钝刀钝笔,只能羡慕武将的荣耀。
历史的变迁如同谷陵的朝代更迭,日月永恒光明。
到了晚年,即使是高皇帝也难以招揽两位贤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罗公升所见的东平府文庙景象。他感叹这里曾是儒家学问繁盛之地,但如今却显得冷清,只有十几名儒生,却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诗人提到过去的邹鲁地区(古代鲁国,以学术文化闻名),那里曾经弦歌不绝,学者众多,而今却只剩下沉寂。他借用"刀笔迂颜闵",暗指学风凋敝,学子们才识平庸,无法与古代的甲兵之才相比。"谷陵朝暮改,日月古今明",意味着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日月星辰永恒,暗示教育的重要性不应因时代变迁而忽视。最后,诗人感慨即使在高皇帝的时代,也难以找到像颜回、闵子骞那样的贤才,表达了对当前文教状况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期盼。整首诗寓含了对传统学术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下教育的反思。

作者介绍

罗公升
朝代:宋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猜你喜欢

平山堂观雨

午枕藜床梦忽惊,柳边雷送雨如倾。

蜀冈西望芜城路,银竹森森十里横。

(0)

翌日景繁察院公初叔明推直谦父主簿复会某晚至即席用前韵·其二

银鱼朱绂綵衣兼,稍觉公行气象添。

白水长时云似雾,青泥三月雪如盐。

诗成曷日传邮置,书就他时奏陛帘。

更为朝廷问幽仄,人材岂遂乏杨严。

(0)

拟赏花钓鱼诗·其七

百子池塘春复还,五云楼阁晓犹寒。

蛟龙影上黄金辇,锦绣香浮白玉盘。

宿蕊万包开雨露,修鳞五色跃波澜。

太平既醉恩无报,白首侵寻畏素餐。

(0)

吴园杂咏十九首·其十四忘忧亭

徙竹种前林,栽松满幽岛。

主人无所忧,不用植萱草。

吐纳奚所事,忘忧自难老。

(0)

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三绝·其三

竹里茅庵雪覆檐,炉香蔼蔼著蒲帘。

欲求初祖安心法,笑我醺然已半酣。

(0)

送象守贾正夫朝奉还台二首·其二

十载音书绝,扁舟忽见过。

有樽倾别酒,无妓唱离歌。

海阔春光少,城空瘴雾多。

羡君先度岭,猿叫隔云萝。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