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邹鲁地,弦诵久无声。
刀笔迂颜闵,章缝羡甲兵。
谷陵朝暮改,日月古今明。
岁晚高皇帝,犹难致两生。
当年邹鲁地,弦诵久无声。
刀笔迂颜闵,章缝羡甲兵。
谷陵朝暮改,日月古今明。
岁晚高皇帝,犹难致两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罗公升所见的东平府文庙景象。他感叹这里曾是儒家学问繁盛之地,但如今却显得冷清,只有十几名儒生,却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诗人提到过去的邹鲁地区(古代鲁国,以学术文化闻名),那里曾经弦歌不绝,学者众多,而今却只剩下沉寂。他借用"刀笔迂颜闵",暗指学风凋敝,学子们才识平庸,无法与古代的甲兵之才相比。"谷陵朝暮改,日月古今明",意味着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日月星辰永恒,暗示教育的重要性不应因时代变迁而忽视。最后,诗人感慨即使在高皇帝的时代,也难以找到像颜回、闵子骞那样的贤才,表达了对当前文教状况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期盼。整首诗寓含了对传统学术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下教育的反思。
午枕藜床梦忽惊,柳边雷送雨如倾。
蜀冈西望芜城路,银竹森森十里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