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夷齐庙》
《谒夷齐庙》全文
清 / 顾炎武   形式: 古风

言登孤竹山,忾焉思古圣。

荒祠寄山椒,过者生恭敬。

百里亦足君,未肯滑吾性。

逊国全天伦,远行辟虐政。

甘饿首阳岑,不忍臣二姓。

可为百世师,风操一何劲。

悲哉尼父穷,每历邦君聘。

楚狂歌凤衰,荷蒉讥击磬。

自非为斯人,栖栖无乃佞。

我亦客诸侯,犹须善辞命。

终怀耿介心,不践脂韦径。

庶几保平生,可以垂神听。

(0)
鉴赏

此诗《谒夷齐庙》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拜谒夷齐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伯夷、叔齐的崇敬之情。诗中描绘了孤竹山上的荒祠,以及过往之人对其的恭敬态度,体现了对两位先贤精神的追忆与缅怀。

“言登孤竹山,忾焉思古圣”,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登临孤竹山,心中涌起对古代圣贤的怀念之情。“荒祠寄山椒,过者生恭敬”,荒凉的祠庙坐落在山顶,即便是经过的人,也对其产生敬畏之心,这不仅是对夷齐庙的尊敬,也是对两位先贤高尚品德的敬仰。

“百里亦足君,未肯滑吾性”,即使夷齐庙距离较远,但诗人认为其精神足以影响百里之内的每一个人,不会让自己的本性受到玷污。“逊国全天伦,远行辟虐政”,诗人赞扬夷齐选择逊国以维护家庭伦理,远离政治腐败,展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甘饿首阳岑,不忍臣二姓”,在首阳山甘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意侍奉两个君主,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是诗人所推崇的。“可为百世师,风操一何劲”,夷齐的行为成为后世的楷模,其刚正不阿的风骨令人钦佩。

“悲哉尼父穷,每历邦君聘”,孔子在晚年遭遇困境,多次被各国君主聘请,但始终坚守自我,不为权势所动。“楚狂歌凤衰,荷蒉讥击磬”,楚狂人歌唱凤凰的衰落,荷蒉者则讽刺击磬,这些都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

“自非为斯人,栖栖无乃佞”,如果不是为了这样的圣贤,四处奔波,恐怕会显得过于谄媚。“我亦客诸侯,犹须善辞命”,诗人虽为诸侯之客,但仍然需要善于言辞,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终怀耿介心,不践脂韦径”,诗人始终保持着正直的心志,不走世俗的捷径。

“庶几保平生,可以垂神听”,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保持平生的正直,或许能被上天听到,得到神灵的庇佑。整首诗通过对夷齐庙的拜谒,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思了个人在复杂社会中的道德抉择。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朝代:清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辰:1613.7.15-1682.2.15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猜你喜欢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

天子绣衣吏,东吴美退居。
有园同庾信,避事学相如。
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江山九秋后,风月六朝余。
锦帙开诗轴,青囊结道书。
霜岩红薜荔,露沼白芙蕖。
睡雨高梧密,棋灯小阁虚。
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
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
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
[于义兴县,近有水榭。
]

(0)

出宫人二首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
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
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
几向缀珠深殿里,妒抛羞态卧黄昏。

(0)

洛阳长句二首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
天汉东穿白玉京,日华浮动翠光生。
桥边游女珮环委,波底上阳金碧明。
月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龙声。
连昌绣岭行宫在,玉辇何时父老迎。

(0)

寄浙东韩乂评事

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鬓衰酒减欲谁泥,迹辱魂惭好自尤。
梦寐几回迷蛱蝶,文章应广《畔牢愁》。
无穷尘土无聊事,不得清言解不休。

(0)

送薛邽二首

可怜走马骑驴汉,岂有风光肯占伊。
只有三张最惆怅,下山回马尚迟迟。
小捷风流已俊才,便将红粉作金台。
明年未去池阳郡,更乞春时却重来。

(0)

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

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
紫绶公卿今放旷,白头郎吏尚留连。
终南山下抛泉洞,阳羡溪中买钓船。
欲与明公操履杖,愿闻休去是何年。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