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赤壁石岩岩,明月梅花结此龛。
诸葛庐中龙待雨,渊明门外柳堆岚。
清溪炼法还堪伍,白酒传杯已过三。
多少谢情吟不尽,松梢千丈耸山南。
丹崖赤壁石岩岩,明月梅花结此龛。
诸葛庐中龙待雨,渊明门外柳堆岚。
清溪炼法还堪伍,白酒传杯已过三。
多少谢情吟不尽,松梢千丈耸山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首句“丹崖赤壁石岩岩”以鲜艳的色彩和峭立的岩石勾勒出壮丽的山景,为后续的意境营造奠定了基础。接着,“明月梅花结此龛”一句,将月光与梅花巧妙结合,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宁静氛围,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诸葛庐中龙待雨,渊明门外柳堆岚”两句,运用典故,分别引用了诸葛亮和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诸葛亮在草庐中等待着风云际会,象征着诗人期待着时机的到来;陶渊明门前的柳树被云雾环绕,象征着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清溪炼法还堪伍,白酒传杯已过三”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清溪旁的修行与饮酒作乐,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的虔诚,又展现了其洒脱不羁的一面。
最后,“多少谢情吟不尽,松梢千丈耸山南”两句,以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感慨和赞美之情。松树高耸入云,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当时悬瓠城头,经过已切登龙愿。
一星忽到,三吴重地,藉公司宪。
建业旌幢,广陵笳鼓,欢声腾遍。
更庾楼郑驿,锦袍银烛,高会尽,东南彦。
伏谒敢辞疏贱。况盈盈、鄂君舟便。
乱帆吼雨,西风跋浪,珠飞雪溅。
闻说平山,欧阳旧迹,画堂重建。
愿从公之后,阑干醉拍,眺秋江远。
盘龙后代,擅虎头绝艺,风流淹雅。
一旦声名动人主,不数当年曹霸。
架上奇鹰,宫前稚蝶,一一遭烘写。
布衣亲见,凤楼一片鸳瓦。
可有褒鄂弓刀,金张袍绶,要上淩烟画。
月给俸钱愁不饱,只梦阖闾城下。
满眼京华,锦衣玉貌,总是悠悠者。
青荧灯火,飘零共作情话。
炙尽乌金、销不了,鬓丝微雪。
依稀听、一城巷杵,半楼檐铁。
拨尽寒灰人语悄,跋完官烛鸡声咽。
笑西廊、鹦鹉也愁寒,频频说。小窗底,屏风折。
微酣处,炉薰爇。但得人围绕,心情顿别。
记得常年喧笑语,笛床茶臼参差列。
只侯门、兽炭枉堆盘,增寒冽。
粉墨真潇洒。绿杨天、楼台金碧,阵阵湔裙社。
枰也,茗碗也,竹也,丝也,掩映花丛柳绵下。
风帘烟际挂。墙里莺啼秋千架。
抱琴童子,穿过春山罅。
咏者,立饮者,奕者,讴者,一幅龙眠西园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