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莹心碧,春山入骨清。
去穿云际屐,来卧竹间亭。
鸟语风嘲哲,花枝日杳冥。
晚来江上笛,客里不须听。
野水莹心碧,春山入骨清。
去穿云际屐,来卧竹间亭。
鸟语风嘲哲,花枝日杳冥。
晚来江上笛,客里不须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野水莹心碧"中的“莹”字形容水的清澈,"春山入骨清"则用“入骨”来形容春天山色的清新纯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去穿云际屐"和"来卧竹间亭"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情态。"鸟语风嘲哲"中的“嘲”字有讥诮之意,但在这里用以形容鸟鸣的和谐,同时也可能隐含着对世俗纷争的超然。"花枝日杳冥"则是对春天景象的进一步描绘,通过“杳冥”来表达光影的迷离感。
最后两句"晚来江上笛,客里不须听"表明诗人在傍晚时分,在江边吹奏着笛子,而对远方来的客人则不需要去关注或倾听。这不仅是对音乐之美的享受,也象征着一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