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剧就养城北玉清道院作三章·其三》
《病剧就养城北玉清道院作三章·其三》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悔乃愤之几,何如慎诸后?

自镜平生端,炯象毕呈丑。

猛警同晨钟,尘去复奚帚?

鬼神惕我危,相待益徵厚。

坦掌偶失持,势遂邻械杻。

命无侥倖存,正以顺为受。

岂真石作罂,其坚逊陶缶。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病剧就养城北玉清道院作三章》中的第三章。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深刻反思与自我警醒。

首句“悔乃愤之几,何如慎诸后?”诗人反省自己的过去,认为后悔和愤怒往往源于不谨慎的行为,因此提出应从未来行事中更加小心谨慎。接着,“自镜平生端,炯象毕呈丑”意味着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一生,看到了许多不足和错误,如同镜子映照出真实的自己,揭示了自身的缺点和丑陋之处。

“猛警同晨钟,尘去复奚帚?”这里将警醒比作晨钟,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去除心中的尘埃,如同扫帚清除地面的污垢一样彻底。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净化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鬼神惕我危,相待益徵厚。”诗人相信鬼神会警惕他的危险行为,并且在他需要帮助时给予厚待,强调了敬畏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重要性。

“坦掌偶失持,势遂邻械杻。”这句话描述了人在不经意间失去对事物的掌控,导致最终陷入困境,如同手握钥匙却无法打开自由之门。这警示人们在行动前要深思熟虑,以免误入歧途。

最后,“命无侥倖存,正以顺为受。”诗人认为生命没有侥幸可言,只有顺应天命才是正确的态度。他强调了命运的不可逆转性和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岂真石作罂,其坚逊陶缶。”诗人以石制的容器与陶制的容器进行对比,指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坚固或脆弱,而在于其内在的品质和用途。这寓意着人应当追求精神层面的充实与价值,而非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拥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自我净化、顺应自然以及追求内在价值的思考。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周可大惠崑崙桃

秋雨成萧瑟,缃桃辱记存。
品高来禁籞,地远想崑崙。
幸有千年实,愁无五石樽。
欲修琼玖报,素手愧空言。

(0)

登蓬莱合

痴儿官事苦相临,每到蓬莱慰赏心。
一水萦湖连海去,片云带雨入山深。
自怜老客从渠晚,喜有诗翁到此寻。
中外升沉政悬绝,强抽荒思续高吟。

(0)

鬭茶

截玉夸私鬭,烹泉测嫩汤。
稍堪肤寸舌,一洗苋藜肠。
千枕消魔障,春芽敌剑铓。
年年较新品,身老玉瓯尝。

(0)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弄雪

天与骚人景物宜,风流嘲戏恰相知。
长安道上吟诗罢,笑里骑驴缓勒羇。

(0)

和杨诚斋春雨

十年此袂与君分,一笑楼头日过晨。
真个愁来真似梦,不因诗到不知春。
云霄元似非关我,风雨何须故恼人。
犹得吟边慰怀抱,绝知膏馥乞诸邻。

(0)

江舟撁夫有唱湖州歌者殊动家山之想赋吴歌行

我家苕霅边,更更闻夜船。
夜船声欸乃,肠断愁不眠。
一声三四咽,掩抑含凄切。
宛转断复连,尽是伤离别。
两月江头程,杳不闻此声。
身游荆渚路,梦到湖州城。
但闻空山女儿呼,不见前溪渔父鸣。
今朝撁头上,忽作吴歌唱。
初声与后声,一一浑悲怆。
问汝何所得,昔棹吴中航。
吟得溪女曲,动君思故乡。
我方西上夜,夜夜家山侧。
声声劝早归,霅水年年碧。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