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谓两眉攒。风雨春寒。池塘小小水漫漫。
只为柳花无一点,忘了临安。何许牡丹残。
客倚屏看。小楼面面是春山。
日暮不知春去路,一带阑干。
无谓两眉攒。风雨春寒。池塘小小水漫漫。
只为柳花无一点,忘了临安。何许牡丹残。
客倚屏看。小楼面面是春山。
日暮不知春去路,一带阑干。
这首词是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的《浪淘沙令·其三》。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无谓两眉攒。风雨春寒。池塘小小水漫漫。"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春日凄凉的情景,诗人眉头紧锁,外面是风雨交加的春寒天气,小小的池塘里水满到边,都透露出一种萧索与寂寞。
"只为柳花无一点,忘了临安。何许牡丹残。客倚屏看。" 诗人因为没有看到一丝柳絮而不自觉地想起了美丽的临安(今杭州),同时也见证了一些牡丹尚未凋谢,但都只是让游子依在窗前凝望。
"小楼面面是春山。日暮不知春去路,一带阑干。" 最后几句写的是小楼四周都是春天的景色,然而到了傍晚,诗人却不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只能看到一片连绵的栏杆。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季节变换的无力感。
整首词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中的美好,表现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
邑子久崖柴,长者亦摇簸。
含沙吹几度,鬼弹落一个。
大有拊心叹,不浅知音和。
参差反舌流,倏忽箕星过。
幸免青蝇吊,厌听迁莺贺。
贱子亦如人,壮心委豪惰。
文章好惊俗,曲度自教作。
贪看绣夹舞,贯沓花枝卧。
对人时欠伸,说事偶涕唾。
眠睡忽起笑,宴集常背坐。
敢有轻薄情,祇缘迂僻过。
一命淹陵署,六岁逢都课。
浮噪今已免,不谨前当坐。
有口视三缄,无心嗔八座。
骨相会偏奇,生辰或孤破。
吾心少曲折,古人多顿挫。
脱落慕仙才,点掇希王佐。
咄咄竟何成,冉冉谁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