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开金色界,梵客为钩帘。
山影碧侵座,水声清绕檐。
粉云埋石脚,珠露泣松髯。
终拟携孤笛,凭栏唤玉蟾。
堂开金色界,梵客为钩帘。
山影碧侵座,水声清绕檐。
粉云埋石脚,珠露泣松髯。
终拟携孤笛,凭栏唤玉蟾。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教禅院的静谧景象和深远意境。开篇“堂开金色界,梵客为钩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营造出一幅庄严而神圣的画面:堂宇如同打开了通向净土的金色界限,而那些梵僧则像是天上的织女,以他们的衣衫作为勾连尘世与净土之间的帘幕。
接下来的“山影碧侵座,水声清绕檐”两句,则将自然景物融入寺院之中,山影轻抚着寺内的座椅,溪水潺潺,以清音环绕屋檐,这些都是对禅定环境的精细描摹,也是诗人心境的外化。
“粉云埋石脚,珠露泣松髯”两句,更进一步地展现了大自然与寺院和谐共生的景象。轻柔的云雾覆盖在石阶上,就像是时间留下的印记;而那些挂在松针上的露水,则如同天赐的珍珠,滴落间似乎有着哀伤之意。
最后,“终拟携孤笛,凭栏唤玉蟾”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携带着自己的笛子,倚靠在栏杆上,呼唤着那月下清辉(玉蟾),寄托着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这里的“孤笛”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高洁,而“凭栏唤玉蟾”则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渴望在月光下找到心灵的安宁。
这首诗通过对寺院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揭示出诗人追求精神净化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使君自是玉雪姿,出宰百里逢清时。
手栽江梅绕公馆,天寒岁晚花盈枝。
我从天上归林谷,索我挥毫赋群玉。
何郎才思已非前,空忆扬州梦难续。
亲记承恩从翠华,频过小苑晓看花。
玉堂雪霁东风冷,千树璚瑶发素葩。
宫壶酒醒疏钟起,身在蓬莱仙岛里。
旋卷青绫披素裘,笔端诗成如振绮。
披图便欲赋长歌,抚卷其如群玉何。
凭谁唤取双青鸟,听我吟翻瀚海波。
我生不识黄鹤楼,未向滕王阁上游。
南昌武昌空梦想,安得醉倚雕栏秋。
画中楼阁知何处,我欲凌风试飞去。
西山雨挟南浦云,鹦鹉洲连汉阳树。
手招仙人王子乔,吹笙归来共逍遥。
缑山綵凤缈难见,华落瑶池王母桃。
人生百岁真如寄,何乃长年苦匏系。
流光一去岂复来,须趁青春寻赏事。
楚江迢迢带楚山,危楼杰阁江山间。
飘然乘兴穷跻攀,何须镕鍊大药延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