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灵州外,孤怀焉可论。
关山疑路尽,士马尚秋屯。
河水流中国,寒阳下塞门。
重开汉四郡,豪杰几家存。
万里灵州外,孤怀焉可论。
关山疑路尽,士马尚秋屯。
河水流中国,寒阳下塞门。
重开汉四郡,豪杰几家存。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送左冠伦丈往平罗》。诗中描绘了边疆之地的辽阔与荒凉,以及战争的残酷与艰辛。
首句“万里灵州外”,以“万里”形容距离之远,“灵州”点明地点,暗示出边疆的遥远与神秘。接着“孤怀焉可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前往边疆的担忧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边疆生活的孤独与寂寞。
“关山疑路尽,士马尚秋屯。”这两句描绘了边疆的险峻与艰苦,关山重重,道路似乎到了尽头,但士兵与战马仍在秋季驻扎,显示了边防的坚守与不屈。
“河水流中国,寒阳下塞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河水象征着国家的延续与生命力,而“寒阳下塞门”则描绘了边疆的寒冷与封闭,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边疆环境的恶劣。
最后两句“重开汉四郡,豪杰几家存。”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汉朝曾在此地设立四郡,如今虽已物是人非,但仍有豪杰之士坚守于此,体现了边疆人民的英勇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边疆景色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疆的壮美与边防战士的英勇,同时也蕴含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美人淮南来,贻我琼瑶篇。
扣之作哀玉,引被清商弦。
忽复渡江去,扬帆凌紫烟。
临风怆然别,伫立还自怜。
况当三五夕,皓月生婵娟。
盈盈媚河汉,对影成留连。
岂无新相知,故旧情独牵。
折葵制团扇,置子怀袖前。
采兰结芳佩,系子衣带边。
如彼远行迈,勿为中路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