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尊罍每见陪,那能不饮送将归。
歌长筑短堪流泪,雉叫鹰呼未解围。
雨雪尚淹春箨荐,清明还竞夜饧非。
乡风处处从来异,曾宿阊门记忆微。
客里尊罍每见陪,那能不饮送将归。
歌长筑短堪流泪,雉叫鹰呼未解围。
雨雪尚淹春箨荐,清明还竞夜饧非。
乡风处处从来异,曾宿阊门记忆微。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送长洲居山人士贞》,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深情。
首联“客里尊罍每见陪,那能不饮送将归”,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在异乡相聚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无奈与伤感。诗人以“那能不饮”之语,表达了即使在离别之际,也希望能以酒相送,以此寄托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之情。
颔联“歌长筑短堪流泪,雉叫鹰呼未解围”,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氛围。诗人想象着友人离去时,自己唱着长歌,敲击着短木,泪水不禁滑落。而雉鸡的叫声和老鹰的呼唤声,仿佛也在为这场离别增添了一层悲凉的色彩,暗示了友人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颈联“雨雪尚淹春箨荐,清明还竞夜饧非”,则从季节变换的角度,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离别的哀愁。雨雪虽阻隔了春天的到来,但清明时节的夜晚,人们依然竞相品尝着甜美的麦芽糖(饧),这既是对春天的期待,也是对离别后相聚时刻的憧憬。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尾联“乡风处处从来异,曾宿阊门记忆微”,收束全诗,诗人感慨于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对过去共同经历的回忆。阊门,古代苏州城的北门,此处暗指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地方。诗人通过对比“从来异”的乡风与“记忆微”的共同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哀愁,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温柔酣紫曲,扬州路、梦绕翠盘龙。
似日长傍枕,堕妆偏髻,露浓如酒,微醉欹红。
自别楚娇天正远,倾国见吴宫。
银烛夜阑,暗闻香泽,翠阴秋寂,重返春风。
芳期嗟轻误,花君去、肠断妾若为容。
惆怅舞衣叠损,露绮千重。
料绣窗曲理,红牙拍碎,禁阶敲遍,白玉盂空。
犹记弄花相谑,十二阑东。
芳辰良宴,人日春朝并。
细缕青丝裹银饼。
更玉犀金犀,沾座分簪,歌围暖,梅靥桃唇斗胜。
露房花曲折,莺入新年,添个宜男小山枕。
待枝上,饱东风,结子成阴,蓝桥去、还觅琼浆一饮。
料别馆、西湖最情浓,烂画舫月明,醉宫袍锦。
西子西湖,赋情合载鸱夷棹。
断桥直去是孤山,应为梅花到。
几度吟昏醉晓。
背东风、偷闲斗草。
乱鸦啼後,解佩归来,春怀多少。
千里蝉娟,茂园今夜同清照。
樱脂茸唾听吟诗,争似还家好。
昵昵西窗语笑。
凤云深、琼箫缥缈。
顾春如旧,柳带同心,花枝压帽。
新月侵阶,彩云林外笙箫透。
银台双引绕花行,红坠香沾袖。
不管签声转漏。
更明朝、棋消永昼。
静中闲看,倦羽飞还,游云出岫。
随处春光,翠阴那只西湖柳。
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
都把愁怀抖擞。
笑流莺、啼春漫漫瘦。
晓风恶尽,妒雪寒销,青梅如豆。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
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
入夜笙歌渐暖。
彩旗翻、宜男舞遍。
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
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
楚梦留情未散。
素娥愁、天深信远。
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天桂飞香,御花簇座千秋宴。
笑从王母摘仙桃,琼醴双金盏。
掌上龙珠照眼。
映萝图、星晖海润。
浮槎远到,水浅蓬莱,秋明河汉。
宝月将弦,晚钩斜挂西帘卷。
未须十日便中秋,争看清光满。
净洗红尘障面。
贺朝霖、催班正殿。
喜回天上,紫府开筵,瑶池宣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