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细拂午风轻,添得园林景色清。
满地夕阳谁击马,一庭细雨每藏莺。
随花掩映饶佳胜,与竹高低互送迎。
若便柴门招隐去,也应五柳号先生。
长条细拂午风轻,添得园林景色清。
满地夕阳谁击马,一庭细雨每藏莺。
随花掩映饶佳胜,与竹高低互送迎。
若便柴门招隐去,也应五柳号先生。
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咏柳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园林景象。首句“长条细拂午风轻”,形象地写出柳树在午后的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柔美而轻盈。接着,“添得园林景色清”强调了柳树的存在为园林增添了清新之感。
颔联“满地夕阳谁击马,一庭细雨每藏莺”通过对比,描绘了两种不同天气下的场景:夕阳西下时,空旷的庭院里不见人马声,只有细雨中隐藏着黄莺的歌声,营造出静谧而生机盎然的画面。
颈联“随花掩映饶佳胜,与竹高低互送迎”进一步描绘了柳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互动,它与花朵相映成趣,与竹子高低错落,形成一幅动态的美景图。
尾联“若便柴门招隐去,也应五柳号先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像古代隐士陶渊明那样,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上宁静淡泊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的形态和它所营造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深喜爱。
计江南、许多风景,繁华只在晴昼。
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粘花著柳。
疏雨後。
更艳艳绵绵,泼眼浓如酒。
飞浮宇宙。
但借日浮香,随烟著物,巧笔画难就。
惆怅处,曾记苏堤携手。
十年惊觉回首。
苍埃霁景成阴晦,湖水湖烟依旧。
凝望久。
问燕燕莺莺,识此年华否。
长门别有。
脉脉断肠人,柔情荡漾,长是为伊瘦。
津鼓匆匆,犹记得、故人相送。
春江上、鸟啼花影,马嘶香鞚。
情逐阳关金缕断,泪和杨柳春丝重。
算别来、几度月明时,相思梦。
山万叠,愁眉耸。
春一点,归心动。
问风俦月侣,有谁游从。
百里家山明日到,一尊芳酒今宵共。
任楼头、吹尽五更风,梅花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