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楼令六首·其五》
《南楼令六首·其五》全文
清 / 史承谦   形式: 词  词牌: 唐多令

好个嫩凉天。轻纨已暂捐。又空庭、夜雨绵绵。

点点声声秋意满,梧叶底,豆花边。更漏杳如年。

挑灯枕手眠。是天涯、况味悽然。

想得谢娘愁拥髻,也滴向、小窗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宁静与凉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独特情感体验。

“好个嫩凉天”,开篇即点明了秋天特有的清新凉爽之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舒适宜人的氛围。“轻纨已暂捐”,轻薄的夏衣已被暂时收起,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人们开始换上更为适宜秋季的衣物。

“又空庭、夜雨绵绵”,接着描述了夜晚空旷庭院中细雨连绵的情景,雨声与秋意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点点声声秋意满,梧叶底,豆花边”,雨滴落在梧桐叶和豆花之间,每一滴都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将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更漏杳如年”,更漏声悠长,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与“年”相提并论,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感。“挑灯枕手眠”,在这样的夜晚,诗人选择点亮灯火,枕着手入眠,或许是在享受这份宁静,也可能是在思考些什么。

“是天涯、况味悽然”,身处远方,感受着这份凄凉的况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或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想得谢娘愁拥髻,也滴向、小窗前”,诗人想象远方的女子(可能指的是谢娘)也在为相似的情感所困扰,愁绪难解,泪水滴落在小窗前,这一细节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共鸣与共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巧妙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作者介绍

史承谦
朝代:清

江苏宜兴人,字位存。诸生。工词,能采集众家之长,并自出新意。有《小眠斋词》。
猜你喜欢

七夕大雨·其二

匝岁离多泪已盈,化为甘雨溢花茵。

纵生天上犹天忌,始信人间事有因。

(0)

刘夫人移居金陵赋此奉寄

钓鱼矶畔赁茅茨,负戴风流近可追。

雒涘潘安居旧筑,荆州宋玉宅新移。

门前一水如临镜,天外云山与画眉。

桃叶渡头双桨在,清溪莫过小姑祠。

(0)

秋日漫兴·其二

摇落何辞两鬓蓬,自开竹牖引凉风。

仓皇蚁阵秋苔里,扰攘蜂衙晓雾中。

世事久知同梦鹿,人生须信易沙虫。

分明静处真仙境,休忆蓬山问路通。

(0)

寄吴兴刘翰怡·其一

昔读独行传,范式陈平子。

两人未谋面,相期在生死。

今闻嘉业堂,南望翘双趾。

谓是古之人,近代宁有此。

谈史薄子元,校书嗣中垒。

嵇吕思命驾,老彭欣窃比。

朋友有神交,何嫌千万里。

(0)

秋雁

秋雁参差起,随阳正远寻。

欲穷霄汉力,只遂稻粱心。

声急繁霜冷,归迟夕照沈。

还应念矰缴,莫恃塞云深。

(0)

新年次东坡韵·其四

岂有图南意,吾居亦少东。

储粮三月尽,簪笔一生空。

贺岁聊从俗,偷生愧作翁。

乾嘉成已事,不敢说咸同。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