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文史少微星,翰苑为官谩两京。
既有光华争日月,那无描画在丹青。
表章细事凭诸老,怅望高风激后生。
千秋欲与苏徐并,湖水中央更一亭。
状元文史少微星,翰苑为官谩两京。
既有光华争日月,那无描画在丹青。
表章细事凭诸老,怅望高风激后生。
千秋欲与苏徐并,湖水中央更一亭。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陈献章为罗一峰所作的挽词第二首,通过对罗一峰的赞誉,表达了对其学识才华和高尚品格的敬仰。首句“状元文史少微星”将罗一峰比作璀璨的星辰,暗示其在文史领域如状元般耀眼。次句“翰苑为官谩两京”描绘了他在京城翰林院任职的经历,虽然看似虚度光阴,实则暗含其深厚的功底。
第三句“既有光华争日月”进一步强调罗一峰的才华横溢,如同日月争辉。第四句“那无描画在丹青”则以绘画比喻其卓越的文章,意指他的文字生动传神,犹如丹青妙笔。第五句“表章细事凭诸老”赞扬他虽身居高位,却仍关注琐事,尊重前辈。
第六句“怅望高风激后生”表达了对罗一峰高尚品格的敬仰,他的行为激励着后辈学子。最后一句“千秋欲与苏徐并,湖水中央更一亭”寄寓深远,希望罗一峰的名声能与古代文学大家苏轼、徐渭等相媲美,并通过在湖中建亭的方式,使之成为永久的文化地标。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罗一峰的才情与德行,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是一首充满敬仰之情的挽词佳作。
跨飞鸾、醉吹瑶笛,蓬莱知在何处。
薰风飘散荷花露。梦觉已非帝所,忘归路。
谁知道、人间别有神仙侣。身游枢府。
奈诏入玉楼,猛骑箕尾,四海忆霖雨。问王母。
天上桃红几度。蕊宫今是谁主。
明年甲子从头数,春入鬟云鬓雾。如今去。
是处里、福田都著黄金布。庭前玉树。
看子早生孙,孙还生子,岁岁彩衣舞。
俯仰天粘水。尽□□、山河大地,光涵表里。
一夜春风搜万象,檐外雨声不已。
到晓来、六花靡靡。
瑶树琪林寒彻骨,知谁家、娇女慵梳洗。
且捏个,小狮子。琼楼架就东皇喜。
□□使、玉龙战罢,柳绵飞起。
千古佳人诗句在,一任如盐似米。
君试看、岩头溪底。
刹刹尘尘银世界,记当年、曾赴瑶池会。
玉清境,还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