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表梅花不见腊,今年寒尽数枝开。
谁怜海国僧归后,故遣庐山春信来。
就下似临三峡水,因高疑傍七贤台。
暗香处处应无别,欲剥黄柑拟雪杯。
岭表梅花不见腊,今年寒尽数枝开。
谁怜海国僧归后,故遣庐山春信来。
就下似临三峡水,因高疑傍七贤台。
暗香处处应无别,欲剥黄柑拟雪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感悟与赞美。首句“岭表梅花不见腊”,以岭表的梅花未见腊月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异域风情与期待感。接着,“今年寒尽数枝开”则点明了梅花在寒冷中绽放的坚韧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
“谁怜海国僧归后,故遣庐山春信来。”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的开放视为对远方僧人的关怀与回应,赋予了梅花以情感和故事性,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联系的深刻理解。
“就下似临三峡水,因高疑傍七贤台。”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梅花的姿态与自然景观相联系,既展现了梅花的形态之美,又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三峡水的湍急与七贤台的历史文化背景,为梅花的形象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暗香处处应无别,欲剥黄柑拟雪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梅花香气的描写,强调了其独特而普遍的香气,仿佛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同时,诗人以“欲剥黄柑拟雪杯”这一细节,巧妙地将梅花与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联系起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之美的追求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惊麋砀洪浸,何人矢丽龟。
遂令老病叟,珍毳及晚炊。
野鹿敢伯仲,江鲟让甘肥。
淮人笃乡义,贱乞等韭葵。
向来无人境,沙漫水无涯。
市声不到耳,茭苇相因依。
今无暴客虞,解衣候朝曦。
厚味真过矣,安食如含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