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韶山水图》
《大韶山水图》全文
明 / 刘珝   形式: 古风

江南之山倚南斗,根据蜿蜒几千亩。

悬厓峭壁重复重,若坐若立还若走。

江南之水环南都,汹涌周回为具区。

包天括地深无极,云帆雪浪相萦纡。

水流山峙多清气,钟出高人自拔萃。

平生爱住山水间,养高不为形骸累。

嵓前空翠飞濛濛,小桥不与周逵通。

房栊半出长林外,人声多在云烟中。

好景静观皆自得,著书老却龙鳞柏。

昨夜虹光射斗牛,山灵放出文章伯。

献策御前誇第一,词林更转春坊秩。

莫将山水匿胸中,普施霖雨苍生笔。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江南山水的壮丽景象,以“大韶山水图”为题,由明代诗人刘珝所作。开篇即以“江南之山倚南斗,根据蜿蜒几千亩”两句,勾勒出江南山脉连绵起伏的雄伟气势。接着,“悬厓峭壁重复重,若坐若立还若走”,生动描绘了山势的险峻与多变,仿佛山峦在动态中展现其独特魅力。

随后,“江南之水环南都,汹涌周回为具区”,描绘了江水环绕都城的壮观景象,水波汹涌,形成广阔的水域。紧接着,“包天括地深无极,云帆雪浪相萦纡”,进一步展现了水势的浩瀚与壮阔,云帆与雪浪交织,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诗中提到“水流山峙多清气,钟出高人自拔萃”,强调了山水之间蕴含的清新之气,以及高士在此修养身心的重要性。接着,“平生爱住山水间,养高不为形骸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认为在自然之中可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

“嵓前空翠飞濛濛,小桥不与周逵通”,描绘了岩石前空中的翠绿雾气,以及与外界隔绝的小桥,营造了一种隐逸的氛围。而“房栊半出长林外,人声多在云烟中”,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状态。

最后,“好景静观皆自得,著书老却龙鳞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与感悟,以及通过写作来记录这些美好,即使年老也要留下文字的志向。“昨夜虹光射斗牛,山灵放出文章伯”,暗示了诗人创作灵感的来源,如同山灵释放的文章之神。

“献策御前誇第一,词林更转春坊秩”,描述了诗人献策于君王,并在文坛上取得显赫地位的情景。“莫将山水匿胸中,普施霖雨苍生笔”,则是诗人呼吁将对山水的热爱转化为对人民的关怀,通过文字为民众带来福祉。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山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刘珝

刘珝
朝代:明

刘珝(1426年~1490年),字叔温,号古直,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历官编修、吏部左侍郎,擢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弘治三年(1490 年)病逝,谥文和。刘珝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节。晚年致仕还乡,事亲尽孝。著有《青宫讲意》、《古直先生文集》等。 
猜你喜欢

送施徽州二首·其一

御史英名世罕俦,峨冠聊复渐承流。

治功要自先冯翊,大惠何妨始歙州。

野媪定知还去虎,山民从此罢赍牛。

百年善政须公继,尺一书颁愿少留。

(0)

春日山中

杜陵爱饮觅南邻,我亦颠狂不奈贫。

渐有好花宜过雨,应须美酒细酬春。

十年乡国无穷思,千里江湖未老身。

莫向空中厌愁寂,杏梢桃叶一番新。

(0)

故赠太师丞相文恭陈公挽词三首·其一

拱揖消狂寇,从容奉两宫。

临危几谢傅,忍事实娄公。

陶冶无偏党,经纶尽朴忠。

再来金鼎地,高卧亦成功。

(0)

初至上饶寄子云

险阻艰难客路赊,东西南北问生涯。

秋声瑟缩生梧叶,野景萧疏上菊花。

去国已惊身老大,无家空有泪横斜。

遥知载酒齐山寺,应忆年时醉月华。

(0)

紫极观二首·其一

小雨轻云却解晴,菰蒲冲浪过船声。

已无桃李占春事,浓绿满山风更清。

(0)

钓台

璜溪亦有钓鱼人,一笑鹰扬扫战尘。

不会先生辞汉祖,投竿深坐此江滨。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