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冰绡。淡写轻描。新妆巧、杨柳纤腰。
云鬟叠叠,绣带飘飘。又眼儿媚,眉儿秀,脸儿娇。
有个妖娆。曾得相遭。细思量、何处逍遥。
料应今夜,月下吹箫。在梅花溪,桃花岸,杏花桥。
谁向冰绡。淡写轻描。新妆巧、杨柳纤腰。
云鬟叠叠,绣带飘飘。又眼儿媚,眉儿秀,脸儿娇。
有个妖娆。曾得相遭。细思量、何处逍遥。
料应今夜,月下吹箫。在梅花溪,桃花岸,杏花桥。
此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美人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女子的娇美与妖娆。词中运用了“冰绡”、“杨柳”、“云鬟”、“绣带”等意象,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外在之美,更通过“眼儿媚”、“眉儿秀”、“脸儿娇”的描写,深入刻画了其内在的柔情与灵动。
“新妆巧、杨柳纤腰”,以杨柳之柔喻女子之腰肢,形象地表现了女子身姿的曼妙与轻盈。“云鬟叠叠,绣带飘飘”,云鬟象征着女子的发髻,绣带则代表了服饰的华美,两者结合,展现出女子装扮的精致与高雅。
“有个妖娆。曾得相遭”,“妖娆”二字直接点明了女子的魅力与风情,“相遭”则暗示了她曾经与人相遇,或许有过一段美好的情感经历。接下来的“细思量、何处逍遥”,表达了对女子过去生活的遐想与向往,而“料应今夜,月下吹箫”则预示着她可能在今夜,于月光下独奏一曲,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最后,“在梅花溪,桃花岸,杏花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女子所在环境的清新与雅致,仿佛她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存,自由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行香子·题画美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富有故事感的女子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魅力与自然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