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却喜无风雨,野菊迎人亦自花。
年去年来秋又老,江南江北鬓将华。
离骚如此那无酒,羁旅虽谙不似家。
但得东篱堪种菊,尽容吾子岸乌纱。
重阳却喜无风雨,野菊迎人亦自花。
年去年来秋又老,江南江北鬓将华。
离骚如此那无酒,羁旅虽谙不似家。
但得东篱堪种菊,尽容吾子岸乌纱。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气(即农历九月初九)的景象,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喜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重阳却喜无风雨"一句中,"无风雨"意味着天气晴朗,没有风雨的干扰,这是赏菊的理想天气。"野菊迎人亦自花"则形象地描绘了野菊盛开的情景,它们似乎在主动迎接过往的人,显示出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接着的两句"年去年来秋又老,江南江北鬓将华"表达了岁月匆匆,人生易逝的感慨。"秋"在这里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衰老,而"江南江北鬓将华"则是说不论是在长江以南还是以北,都可以见到头发渐渐变白的景象,强调了时光带来的无情变化。
第三段开始,诗人感叹道"离骚如此那无酒",这里的"离骚"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放逐之作《离骚》,而"那无酒"则表达了一种失意、寂寞和对美好事物无法享用的哀愁。接着"羁旅虽谙不似家"一句,诗人通过自称"羁旅"(旅途中的客人),表达了游子对家的思念,尽管自己已经习惯了异乡,但总感觉不到家一般的温暖。
最后两句"但得东篱堪种菊,尽容吾子岸乌纱",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依旧能够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安慰——种植菊花。"东篱"指的是家宅的东边围栏,而"堪"则是可以的意思;"尽容吾子"意为能让自己的孩子自由嬉戏于岸边,"乌纱"则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头发在岸边随风飘动的情景。通过这些平凡而温馨的画面,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坚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气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时光和家园深厚的情感,以及在异乡中的寂寞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