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若水山水》
《王若水山水》全文
元 / 刘永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谷口寒潮上,厓阴宿雾开。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

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谷间清冷的景象与幽静的自然风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谷口的寒潮、崖边的宿雾、石桥的蜿蜒、金栈的高耸、树木的茂密、波光的明亮以及山中花落的情景一一展现,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

首句“谷口寒潮上”,描绘了山谷入口处寒潮涌动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感觉。接着,“厓阴宿雾开”一句,通过雾气的消散,展现了山崖在阳光下逐渐显露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谷中的交通设施与地形特点。石桥横跨于山谷之间,连接着两旁的山峦;金栈则依附于峭壁之上,蜿蜒曲折,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与挑战。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则转向对山谷内景的描写。树木茂密,遮蔽了茅屋,仿佛与外界隔绝;而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桂舟的倒影,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最后,“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两句,以花落作为自然更替的象征,表达了对远方或特定地点的思念之情。山中花朵虽已凋零,但诗人的心中却依然怀揣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如同向豫章台传达着这份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山水诗的特点,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刘永之
朝代:元   字:仲修   号:山阴道士   籍贯:临江清江

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猜你喜欢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七十七

是真是假,谁相描画。似我似谁,莫入思惟。

地方成矩,天圆自规。

三界更无些法剩,一身还与十方宜。

眉目炯炯,须发苍苍。疏林沾野雪,古涧湛秋光。

锦缝谁分梭路细,针关初透线芒长。

鹤梦未晓,鸟行无章。平买平卖兮,还他当行。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五八

南台之静,中邑之应。圆明之知,平等之性。

烂柯棋局樵,钓雪华亭艇。

披丛林明白之襟,握云水清凉之柄。

动自风流,閒宜月定。

心闻况是赏音,相廗何妨打令。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二六

孤节老全,丛林岁寒。机用千变,时事百难。

玉经火而愈润,莲秀水而常乾。

牛头之懒口挂壁,麈尾之辩舌翻澜。

触事出碍兮虚空挥剑,众影不黏兮明珠走盘。

(0)

欲渡长芦与琛上人渔家词·其二

一苇江头老白眉,而今问讯慰相思。

风静夜,月明时,满眼寒光下钓丝。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八七

仲秋渐凉,蒲团放稳长连床。

身心澄彻见渊底,河汉淡淡秋磨光。

二祖不短,少林不长,相传笑杀威音王。

你无所得,我无所藏,四无壁落浑大方。

万世清规信明白,夜寒吐月山苍苍。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二○四

一物长灵,十方普应。骑声跨色,超眺越听。

浩浩也能纵能横,如如也能动能静。

参饱丛林个样人,取饭不问谁家甑。

佛云常乞是清规,一切食中斯正命。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