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蒸短夜,繁雨下清朝。
不救中田麦,犹沾晚岁苗。
度窗才浙浙,浮槛更萧萧。
咫尺苏端舍,冲泥未可招。
密云蒸短夜,繁雨下清朝。
不救中田麦,犹沾晚岁苗。
度窗才浙浙,浮槛更萧萧。
咫尺苏端舍,冲泥未可招。
这首《坐雨》由明代诗人边贡所作,描绘了雨中景象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
首句“密云蒸短夜”,以“密云”和“短夜”描绘出夜晚天空被浓厚乌云笼罩的情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厚重的雾气所包裹,夜晚显得格外短暂而压抑。这句诗通过视觉形象,营造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
接着,“繁雨下清朝”一句,将视角转向清晨,雨势更加密集,似乎在一夜之间倾泻而下,给大地带来了一场洗礼。这里不仅描绘了雨的形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替。
“不救中田麦,犹沾晚岁苗”则转入对农事的关切,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忧虑。在这样的大雨中,田间的麦子或许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而晚季的作物却依然能够得到滋润。这种对比,既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度窗才浙浙,浮槛更萧萧”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势的变化。雨声从窗户外传来,时而细密,时而急促,给人一种节奏感强烈的听觉体验。同时,雨滴落在栏杆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最后,“咫尺苏端舍,冲泥未可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距离苏端的住所仅咫尺之遥,但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想要前往却难以实现。这句话既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表达,也是对友情与人情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雨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亘初一点,莹如如、无相无形无质。
不荡不摇常正定,直是断踪绝迹。
变化无方,显微无间,妙理应难测。
为伊言破,屏除缘虑尘识。
放教方寸虚澄,里头宁贴,方见真端的。
三五混融心月皎,照破本元来历。
烁烁圆明,如如不动,运化无休息。
静中拈出,蟾光烁破无极。
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主人终夜留欢。
密云双凤,碾破缕金团。
□品香泉味好,须臾看、蟹眼汤翻。
银瓶注,花浮兔碗,雪点鹧鸪斑。双鬟。
微步稳,春纤擎露,翠袖生寒。
觉清风扶我,醉玉颓山。
照眼红纱画烛,吟鞭送、月满银鞍。
归来晚,芸窗未寝,相伴小妆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