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氏有奇癖,炼石补苍天。
不知唾弃余石,沈没几何年。
岂意笔墨之外,独有参微妙法,屈铁一枝寒。
奇字古文趣,老曼钝丁间。小斋净,翻晋籀,倦忘眠。
梅花更有楼在,朱白剔方圆。
能解说经精义,更识说文余意,刻画艺才全。
秋夜展遗册,永叹月娟娟。
娲氏有奇癖,炼石补苍天。
不知唾弃余石,沈没几何年。
岂意笔墨之外,独有参微妙法,屈铁一枝寒。
奇字古文趣,老曼钝丁间。小斋净,翻晋籀,倦忘眠。
梅花更有楼在,朱白剔方圆。
能解说经精义,更识说文余意,刻画艺才全。
秋夜展遗册,永叹月娟娟。
这首诗《水调歌头》由清代诗人杨葆光所作,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深邃的思考,描绘了一幅充满哲理与艺术气息的画面。
首先,“娲氏有奇癖,炼石补苍天”,开篇即以神话传说引入,借女娲补天的故事,引出对自然与宇宙的思考。接下来,“不知唾弃余石,沈没几何年”,诗人想象那些未被选中的石头,在时间长河中沉寂了多少年,寓意着世间事物的多样性和命运的无常。
“岂意笔墨之外,独有参微妙法”,转而探讨艺术与哲学的深层联系,指出除了文字与绘画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微妙的法则,暗示了艺术创作背后的精神追求和智慧。
“屈铁一枝寒”描绘了一幅冷峻而坚韧的画面,象征着艺术家不畏艰难、坚持自我风格的形象。“奇字古文趣,老曼钝丁间”,则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字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传统艺术的深厚情感。
“小斋净,翻晋籀,倦忘眠”,描绘了诗人宁静的书房生活,沉浸在古籍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体现了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梅花更有楼在,朱白剔方圆”,将自然景观融入诗中,梅花与楼台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富有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
“能解说经精义,更识说文余意,刻画艺才全”,表达了诗人对经典文献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艺术创作全面的把握,强调了知识与技艺的融合。
最后,“秋夜展遗册,永叹月娟娟”,以秋夜为背景,展开对古籍的阅读,感叹于月色之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神话传说为起点,贯穿对自然、艺术、知识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