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丹灶伴神仙,亦有栖迟高树颠。
向夕既来回客梦,凌晨特去喨霜天。
韵飘篱外雏俱集,颈涨花前绣愈圆。
不似吴门塘上鸭,只将名姓向人宣。
云中丹灶伴神仙,亦有栖迟高树颠。
向夕既来回客梦,凌晨特去喨霜天。
韵飘篱外雏俱集,颈涨花前绣愈圆。
不似吴门塘上鸭,只将名姓向人宣。
此诗描绘了一只鸡在清晨时分的生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鸡的活动与情感。诗人以“云中丹灶伴神仙”开篇,巧妙地将鸡的形象与仙界联系起来,赋予了鸡一种超凡脱俗之感。接着,“亦有栖迟高树颠”一句,点明了鸡的生活环境,它在高树间栖息,自由自在。
“向夕既来回客梦,凌晨特去喨霜天”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鸡在黄昏与黎明时的不同状态。黄昏时分,鸡似乎在回访梦境,而清晨时分,则特别鸣叫于霜天之中,表现出鸡对时间的敏感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韵飘篱外雏俱集,颈涨花前绣愈圆”进一步展示了鸡群的生活情景。鸡群围绕着篱笆聚集,颈上的羽毛在花前显得更加圆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不仅描绘了鸡的外貌特征,也暗示了鸡群和谐共处的场景。
最后,“不似吴门塘上鸭,只将名姓向人宣”以对比的手法,将鸡与鸭进行比较,突出了鸡的个性与行为特点。鸡不像吴门塘上的鸭子那样仅仅为了吸引注意而大声喧哗,而是以其独特的叫声和生活习性,展现了一种更为内敛而富有韵味的存在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鸡的细致观察与描绘,不仅展现了鸡的生活习性和自然环境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独特魅力的赞美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