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烟横广野,白水满平川。
处处郊原,雨足刚及暮春天。
生长元知土性,种植无违农候,老少尽依田。
塍笠童犹稚,携筐女正妍。感吾生,底羁束,甚缠牵。
总为区区,口腹一饱受人怜。
数亩隰田宜稻,三径荒园有竹,何必大官钱。
幡然平子兴,去学有莘年。
苍烟横广野,白水满平川。
处处郊原,雨足刚及暮春天。
生长元知土性,种植无违农候,老少尽依田。
塍笠童犹稚,携筐女正妍。感吾生,底羁束,甚缠牵。
总为区区,口腹一饱受人怜。
数亩隰田宜稻,三径荒园有竹,何必大官钱。
幡然平子兴,去学有莘年。
这首《水调歌头·春日观田家感述》描绘了明代诗人王慎中在春日里观察田家劳作的情景,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深情赞美与感慨。
首句“苍烟横广野,白水满平川”,以苍茫的烟雾和满溢的清水勾勒出一幅辽阔而宁静的田野景象,展现出春日田野的生机勃勃。接着,“处处郊原,雨足刚及暮春天”进一步点明时节,春雨滋润后的郊原一片生机,恰逢暮春,万物生长正当时。
“生长元知土性,种植无违农候,老少尽依田”则表达了对农事的尊重与顺应自然规律的智慧。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在遵循着土地的本性和农时的节奏,辛勤耕作。
“塍笠童犹稚,携筐女正妍”描绘了孩子们戴着塍笠,稚嫩地参与劳动,而女子则提着筐篮,美丽地穿梭于田间,展现了农忙季节男女分工合作的美好画面。
“感吾生,底羁束,甚缠牵”抒发了诗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反思,感叹于束缚与牵绊,表达了对自由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为区区,口腹一饱受人怜”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认为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便是幸福,无需过多的物质享受。
“数亩隰田宜稻,三径荒园有竹,何必大官钱”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认为拥有几亩可以种植稻谷的低洼田地和三径之内的竹林,就足以自给自足,不必追求高官厚禄。
最后,“幡然平子兴,去学有莘年”表达了诗人想要改变现状,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希望像古代贤士一样,过上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
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手植已芳菲,心伤故径微。
往年啼鸟至,今日主人非。
满地谁当扫,随风岂复归。
空怜旧阴在,门客共沾衣。
龙泉闲古匣,苔藓沦此地。
何意久藏锋,翻令世人弃。
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倘遇拂拭恩,应知剸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