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潭嘉遁处,云树蔼幽居。
岁歉频捐粟,邻争每赴闾。
春归云榻冷,月落夜台虚。
竁刻中郎笔,文光照故墟。
澄潭嘉遁处,云树蔼幽居。
岁歉频捐粟,邻争每赴闾。
春归云榻冷,月落夜台虚。
竁刻中郎笔,文光照故墟。
这首挽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徐佥宪及其父母的高尚品德与生活境遇。首句“澄潭嘉遁处,云树蔼幽居”以澄澈的潭水和云雾缭绕的树木象征着他们隐逸的生活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接着,“岁歉频捐粟,邻争每赴闾”描述了在歉收之年,徐家慷慨捐赠粮食,邻里间相互帮助的情景,体现了他们的仁慈与和谐邻里关系。
“春归云榻冷,月落夜台虚”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春天的云榻似乎也因季节更替而显得有些冷清,夜晚的墓地在月光下显得空旷寂寥,形象地表达了对已逝亲人的哀思。
最后,“竁刻中郎笔,文光照故墟”引用了蔡邕(字伯喈,又称中郎)的故事,暗示徐家的文采如同蔡邕一般,虽人已逝去,但其文章与才华依然照亮着故土,寓意深远,表达了对逝者文学成就的敬仰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巧妙的典故引用,既展现了徐家父母生前的高尚品德和生活情操,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海门山头初日晴,西津渡口寒潮生。
沙痕暗长岛屿没,但见渔舟纵复横。
江烟漠漠飞鸥鹭,著底寒鱼冷难捕。
霜中渔父扣舷歌,明月芦花不知处。
瓜州东望西津山,山平水阔生寒烟。
海门日出江雾破,沿江山色寒苍然。
五州京岘穹隆隐辚尚不见,况乃鹿跑马迹点滴之微泉。
中泠之南古浮玉,钟鼓下震蛟龙川。
楼台明灭彩翠合,海市仙山当目前。
兴来赤脚踏鳌背,挥弄白日摩青天。
原松芊芊雪欲尽,野气郁郁春逾妍。
三更潮生月西落,寒金万斛流琼田。
江山佳处心自省,画图忽见犹当年。
有如远作美人别,耿耿独记长眉娟。
双瓶买鱼晚渡立,孤篷听雨春滩眠。
翰林东坡知此乐,至今舟上渔子谈苏仙。
玉堂椽蜡照清夜,苇间幽梦来延缘。
山川信羡归未得,送行看尽且作公子思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