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烧残夜漏声,画屏香案影孤清。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
银烛烧残夜漏声,画屏香案影孤清。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
这首明代诗人谢五娘的《春夜》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春夜景象。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氛围刻画得淋漓尽致。
首句“银烛烧残夜漏声”,以“银烛”和“夜漏声”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夜深人静的氛围。银烛的燃烧象征着时光的消逝,而夜漏声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漫长与寂静。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夜晚特有的背景音乐,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接着,“画屏香案影孤清”一句,通过“画屏”和“香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清冷的氛围。画屏上的画面或许充满了生机与色彩,但在夜深人静之时,这些画面却显得格外孤单,与之相对的是香案上散发的淡淡香气,为这孤独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温暖与宁静。
“一庭春色无人管”一句,将视角从室内转向室外,描绘了一个无人照料、任由春色自生自灭的庭院。这里的“无人管”不仅指实际的无人管理,也暗含了诗人对无人欣赏、无人陪伴的感慨,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凄美。
最后,“分付梨花伴月明”一句,以梨花与明月作为结尾,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梨花在月光下绽放,既美丽又略显哀愁,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被遗忘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寂寞以及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深深忧虑。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君不闻丰山钟古铜,裂缺追蠡虫。
霜华满天激清响,夜夜龙鸣西顶中。
君不见丰城匣中三尺水,凛凛神光射眸子。
蜿蜒已没秋海空,落落寒星气犹紫,烈士英灵亦如此。
黄金散尽游下邳,四海萧条人竟欺。
男儿岂负报国愤,此心感激谁能知。
悲歌击筑来燕市,易水秦原几千里。
鼓刀屠肆心可凭,慷慨夷门为谁死。
青袍买酒上林春,衣上徒香京洛尘。
五侯宾从少知己,羽林年少轻才人。
山中布衣取卿相,太后穰侯不相让。
入门长揖隆准公,致身歘在青云上。
狐裘柘弓那可期,长楸走马行射麋。
何须白发鲁中叟,转数黄须塞上儿。
以兹却羡归来好,驱车便发青门道。
青门柳枝三月春,飞絮愁人不肯扫。
石门山水青如苔,与君闲来日几回。
宁无禄米二千石,莫弃黄垆三百杯。
《漫歌行》【明·王恭】君不闻丰山钟古铜,裂缺追蠡虫。霜华满天激清响,夜夜龙鸣西顶中。君不见丰城匣中三尺水,凛凛神光射眸子。蜿蜒已没秋海空,落落寒星气犹紫,烈士英灵亦如此。黄金散尽游下邳,四海萧条人竟欺。男儿岂负报国愤,此心感激谁能知。悲歌击筑来燕市,易水秦原几千里。鼓刀屠肆心可凭,慷慨夷门为谁死。青袍买酒上林春,衣上徒香京洛尘。五侯宾从少知己,羽林年少轻才人。山中布衣取卿相,太后穰侯不相让。入门长揖隆准公,致身歘在青云上。狐裘柘弓那可期,长楸走马行射麋。何须白发鲁中叟,转数黄须塞上儿。以兹却羡归来好,驱车便发青门道。青门柳枝三月春,飞絮愁人不肯扫。石门山水青如苔,与君闲来日几回。宁无禄米二千石,莫弃黄垆三百杯。
https://shici.929r.com/shici/vhBpi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