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承陈寅所宪伯书问赋谢》
《山中承陈寅所宪伯书问赋谢》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都门三纪挹风流,想见今来雪满头。

云里忽传鸿雁札,山中近隔薜萝秋。

怀人仲举应悬榻,傲世元龙自倚楼。

闻道枌榆新结社,追随无计觅扁舟。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山中承陈寅所宪伯书问赋谢》。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都门三纪挹风流,想见今来雪满头”,开篇即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将时间的跨度与个人的沧桑融合在一起,仿佛在说,经历了三纪(三十年)的时光流转,岁月如雪,白发苍苍,但心中的风流依然不减。

颔联“云里忽传鸿雁札,山中近隔薜萝秋”,通过鸿雁传书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云中鸿雁传递的不仅仅是书信,更是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而“薜萝秋”则营造出一种深山幽静、秋意渐浓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颈联“怀人仲举应悬榻,傲世元龙自倚楼”,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仲举悬榻”,表示对朋友的热烈欢迎;二是“元龙自倚楼”,表达的是诗人自己对独立自由、不拘世俗的生活态度的追求。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既渴望友情的温暖,又保持自我个性的鲜明。

尾联“闻道枌榆新结社,追随无计觅扁舟”,最后一联点明了诗人得知友人新结社团的消息,内心既感到喜悦,又因无法亲自参与而略感遗憾。枌榆结社,象征着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而“觅扁舟”则可能暗含着诗人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宿或理想的伴侣之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其在复杂社会中的独立人格和高洁情操。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将游蜀中恨有所滞至情难蓄发为拙诗寄锦川峡

却为虚名动叹嗟,难如云鹤转天涯。
两川尚阻寻三友,四海空传是一家。
白发无多残岁月。
青城何限好烟霞。
此生不遂闲游去,蜀魄巴猿恨莫夸。

(0)

念奴娇·去年秋半

去年秋半,正都门结束,相将离别。
潋潋双溪新雁过,重见当时明月。
步转高楼,凄凉看镜,绿鬓纷成雪。
晚晴烟树,傍人飞下洪叶。
还记江浦潮生,云涛天际,涌金波一色。
千里相望浑似梦,极目空山围碧。
醉拍朱阑,满簪丹桂,细与姮娥说。
倚风孤啸,恍然身在瑶阙。

(0)

一翦梅·竹里疏枝总是梅

竹里疏枝总是梅。
月白霜清,犹未全开。
相逢聊与著诗催。
要趁金波,满泛金杯。
多病惭非作赋才。
醉到花前,探得春回。
明年公已在鸾台。
看取春风,丹诏重来。

(0)

与苏训直约游招隐寺

鼙鼓初归塞上师,京江酒美胜年时。
春来逆旅真无事,身到名山合有诗。
石底於菟穷作穴,泉间科斗闹成池。
荒寒景色君休问,后日应怀此客随。

(0)

次韵升之皮秋怀

客至得浊酒,共饮消百臧。
凉飙飒短景,感此岁已秋。
忽惊草木陨,尚喜禾黍收。
九鼎岂不慕,二顷亦良谋。
住圣实有言,未觉富可求。

(0)

刘子渊监庙年八十六耳目聪明能饮酒举大白喜

才疏政拙愧能名,黄发犹欣见老成。
林壤固知聊自乐,门闾要是已堪旌。
持杯潋滟千眉耸,落笔纵横四坐惊。
笳鼓过君应一笑,平田两部足蛙声。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