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矜割据,邺下夺孤嫠。
霸略非匡汉,宏图欲佐谁。
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
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
欲将苞有截,必使举无遗。
沈虑经谋际,挥毫决胜时。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
山秀扶英气,川流入妙思。
算成功在彀,运去事终亏。
命屈天方厌,人亡国自随。
艰难推旧姓,开创极初基。
总叹曾过地,宁探作教资。
若归新历数,谁复顾衰危。
报德兼明道,长留识者知。
江东矜割据,邺下夺孤嫠。
霸略非匡汉,宏图欲佐谁。
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
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
欲将苞有截,必使举无遗。
沈虑经谋际,挥毫决胜时。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
山秀扶英气,川流入妙思。
算成功在彀,运去事终亏。
命屈天方厌,人亡国自随。
艰难推旧姓,开创极初基。
总叹曾过地,宁探作教资。
若归新历数,谁复顾衰危。
报德兼明道,长留识者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在战乱时代的英勇形象和内心世界。开篇“江东矜割据,邺下夺孤嫠”两句,勾勒出将领在东方江畔与北方邺城之间的军事行动,展示了其控制疆土、收编散兵的能力。
接着,“霸略非匡汉,宏图欲佐谁”表明这位将领并非仅是凭借武力,而是怀有恢复汉朝往日雄伟蓝图的志向。他的目标不只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在寻求能够辅佐的对象,实现更大的政治理想。
“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显示了将领在面对君主时的恭敬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了其决心出征、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定意志。"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则描绘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与指挥若定的军事行动。
“欲将苞有截,必使举无遗”表达了将领对待手下士兵的关怀和责任感,以及确保每一次战斗都能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心。"沈虑经谋际,挥毫决胜时"则展现了其深思熟虑、在紧要关头能够迅速做出决定的军事才能。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可能是指将领对于战略布局的精确把握和对军事行动的坚定控制。"山秀扶英气,川流入妙思"则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将领高远志向、深邃思想之间的交融。
“算成功在彀,运去事终亏”表达了对于成败的冷静计算以及面对失败时的坦然态度。"命屈天方厌,人亡国自随"则是将领对于国家兴衰、个人命运与天命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艰难推旧姓,开创极初基”表明了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以及对未来基业的开拓和期望。"总叹曾过地,宁探作教资"则是将领对于过去战役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将其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导。
最后,“若归新历数,谁复顾衰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以及面对已逝时光、国家危机时不回头的决断。"报德兼明道,长留识者知"则是将领对于报效之德、彰显正道以及希望其功绩能够被后人所铭记。
这首诗通过对将领军事行动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其勇猛、智慧、忠诚和远见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同时,诗中的语言运用也颇为生动,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在抒情言志方面的独到功夫。
把酒登高,望北固、崩涛中断。
还记得、寄奴西伐,彭城高宴。
饮至淩歊看马射,秋风落木堪传箭。
叹黄花、依旧故宫非,江山换。独酌罢,微吟倦。
斜照下,东篱畔。念柴桑居士,高风谁见。
佳节又逢重九日,明年此会知谁健。
论人生、富贵本浮云,非吾愿。
绿草郊原,此少俊、风流如画。
尽行乐、溪山佳处,舞亭歌榭。
石子冈头闻奏伎,瓦宫阁外看盘马。
问后生、领袖复谁人,如卿者。鸡笼馆,青溪社。
西园饮,东堂射。促松枝麈尾,做些声价。
赌墅好寻王武子,论书不减萧思话。
听清潭、亹亹逼人来,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