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下骎骎,青天高浩浩。
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
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
我初五十八,息老虽非早。
一闲十三年,所得亦不少。
况加禄仕后,衣食常温饱。
又从风疾来,女嫁男婚了。
胸中一无事,浩气凝襟抱。
飘若云信风,乐于鱼在藻。
桑榆坐已暮,钟漏行将晓。
皤然七十翁,亦足称寿考。
筋骸本非实,一束芭蕉草。
眷属偶相依,一夕同栖鸟。
去何有顾恋,住亦无忧恼。
生死尚复然,其馀安足道。
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
白日下骎骎,青天高浩浩。
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
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
我初五十八,息老虽非早。
一闲十三年,所得亦不少。
况加禄仕后,衣食常温饱。
又从风疾来,女嫁男婚了。
胸中一无事,浩气凝襟抱。
飘若云信风,乐于鱼在藻。
桑榆坐已暮,钟漏行将晓。
皤然七十翁,亦足称寿考。
筋骸本非实,一束芭蕉草。
眷属偶相依,一夕同栖鸟。
去何有顾恋,住亦无忧恼。
生死尚复然,其馀安足道。
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闲适生活和对生命态度的体认。开篇即以壮观的景象铺陈,"白日下骎骎,青天高浩浩",展现了一个明亮宽广的自然环境,也映射出诗人心中的豁然与自由。紧接着,诗人提出了对待人生态度的思考,认为顺应时光的流转,适时行事,便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从年轻时的劳作到老年的休息,感慨良多。"我初五十八,息老虽非早。一闲十三年,所得亦不少",表达了诗人在五十八岁开始享受清闲生活,这十三年的安逸并未空过,反而有所收获。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官至高位,衣食丰足,即便是家中女儿出嫁、儿子成婚的喜事,也都已了结,心中无牵挂。"胸中一无事,浩气凝襟抱",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诗人随后描写了晚年的生活情景,如同云间信风,乐于在水边游走,享受着自然之美。日落时分,钟声即将响起,诗人自认为七十岁已经算得上是长寿了。"皤然七十翁,亦足称寿考",这不仅是对生命长度的满意,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质量的珍视。
在结尾部分,诗人提到自己身体虽然衰老,但家人依旧相伴,如同栖息于一枝之上的鸟儿。面对生与死,诗人的心态异常平静,认为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无需过分挂怀。"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终极的超脱和接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念,即在顺应自然规律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