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片铄金红,坚顽不可扣。
流向寒潭侧,左右列门户。
门户划然开,隐见蕊珠台。
香炉就石洼,半面蚀藓苔。
花宫钟鼓响,冷然发遐想。
两手擘披间,抉破盘古障。
障裂见天隙,白日众星历。
影入潭底深,如在昆仑脊。
惝恍落虚无,来路转模糊。
东西忽易向,所认石塔孤。
紫霞君安在,金函发秘盖。
授我长生文,千秋泛灵海。
霞片铄金红,坚顽不可扣。
流向寒潭侧,左右列门户。
门户划然开,隐见蕊珠台。
香炉就石洼,半面蚀藓苔。
花宫钟鼓响,冷然发遐想。
两手擘披间,抉破盘古障。
障裂见天隙,白日众星历。
影入潭底深,如在昆仑脊。
惝恍落虚无,来路转模糊。
东西忽易向,所认石塔孤。
紫霞君安在,金函发秘盖。
授我长生文,千秋泛灵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流霞岛的奇幻与美丽。
首先,诗人以“霞片铄金红”开篇,用“铄金红”形容霞光的耀眼夺目,仿佛熔化的黄金一般,渲染出流霞岛的瑰丽色彩。接着,“坚顽不可扣”一句,既赞美了霞光的坚韧不屈,也暗示了流霞岛的不可侵犯之感。
“流向寒潭侧,左右列门户”,诗人巧妙地将霞光比作流动的水流,流向寒潭的边缘,两侧则排列着象征门户的景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有序的氛围。
“门户划然开,隐见蕊珠台”,随着门户的开启,诗人引导读者窥见了隐藏在背后的蕊珠台,这不仅象征着知识的宝库,也寓意着心灵的觉醒与探索。
“香炉就石洼,半面蚀藓苔”,诗人通过描述香炉与石洼的结合,以及藓苔的侵蚀,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花宫钟鼓响,冷然发遐想”,花宫中的钟鼓声响起,激发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遐想,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两手擘披间,抉破盘古障”,诗人以双手之力,试图揭开宇宙的奥秘,象征着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障裂见天隙,白日众星历”,随着屏障的破裂,诗人看到了天空的缝隙,以及白天与夜晚的星辰交替,寓意着对宇宙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影入潭底深,如在昆仑脊”,诗人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到潭底深处,仿佛置身于昆仑山脉之上,表达了对自然界的亲近与融入。
“惝恍落虚无,来路转模糊”,诗人陷入了一种恍惚的状态,迷失在虚无之中,来路变得模糊不清,象征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探索。
“东西忽易向,所认石塔孤”,诗人突然发现方向发生了变化,眼前的石塔显得孤独而独特,寓意着对自我身份与存在意义的重新认识。
“紫霞君安在,金函发秘盖”,诗人询问紫霞君的行踪,并期待打开金函的秘密,表达了对智慧与知识的渴望。
“授我长生文,千秋泛灵海”,最终,诗人得到了长生不老的知识,能够在永恒的海洋中自由航行,象征着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与实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生命以及知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