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满月上金规,风后寒光湛玉墀。
出槛新梅浑失影,当阶老鹤淡无姿。
宵深霜露侵偏剧,节变星河望欲移。
坐待严城楼观晓,拟看云物共登危。
海东满月上金规,风后寒光湛玉墀。
出槛新梅浑失影,当阶老鹤淡无姿。
宵深霜露侵偏剧,节变星河望欲移。
坐待严城楼观晓,拟看云物共登危。
这首明代诗人王维桢的《小至院内对月简诸同宿》描绘了冬至之夜月色下的景象。首句“海东满月上金规”以壮阔的海景为背景,比喻明亮的月亮如同金规(古代计时工具)升起,形象生动。次句“风后寒光湛玉墀”则写出月光在寒冷的夜风中显得格外清澈,如玉般晶莹照人。
“出槛新梅浑失影”描绘了月光下梅花的朦胧之美,新梅在月光下失去了清晰的轮廓,增添了神秘感。而“当阶老鹤淡无姿”则通过老鹤的静态形象,衬托出月夜的静谧和孤寂。
“宵深霜露侵偏剧”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霜露加重,月夜更深。诗人望着星空,“节变星河望欲移”,感叹季节变换,银河似乎也在移动,流露出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两句“坐待严城楼观晓,拟看云物共登危”表达了诗人期待黎明的到来,准备与朋友们一同欣赏日出前的云雾变幻,共同攀登高处,寓意着团结与共享美景的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富有诗意和哲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