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其一》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时冠盖盛临川,直亮推公益友先。

淡泊朱丝初少味,萧疏翠竹久弥鲜。

崎岖处世曾何病,奔走成功亦偶然。

天理更疏终不失,雍雍今见子孙贤。

(0)
翻译
一时名流聚集如江河,直亮推崇公益为先。
清心寡欲的琴声起初平淡,稀疏的绿竹长久更显鲜亮。
在艰难生活中他未曾受挫,取得成就也是偶然的机缘。
遵循天道虽然看似疏离,但最终不会失去,如今子孙贤良可见。
注释
一时:当时。
冠盖:指官员和士绅。
盛临川:众多名流聚集。
直亮:人名,这里指有直率明亮品格的人。
公益:公共利益。
友先:倡导公益走在前面。
淡泊:清心寡欲。
朱丝:红色的琴弦,比喻琴声。
少味:缺乏韵味。
翠竹:青翠的竹子,象征高洁。
弥鲜:更加鲜明。
崎岖:艰难困苦。
处世:生活。
曾何病:未曾受过困扰。
奔走:努力奋斗。
偶然:意外的机遇。
天理:自然法则或道德原则。
更疏:看似疏远。
不失:不会失去。
子孙贤:子孙贤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陈宪大夫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其品德的赞美。首句“一时冠盖盛临川”描绘了陈宪大夫生前名望显赫,宾客如云的景象,显示了他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次句“直亮推公益友先”赞扬了他正直无私,以公益为先的高尚品质。

第三句“淡泊朱丝初少味”暗示陈宪大夫不追求物质享受,生活简朴,这使得他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富。第四句“萧疏翠竹久弥鲜”则以翠竹的坚韧和清雅比喻他的品性,即使岁月流转,其人格魅力依然鲜明。

第五句“崎岖处世曾何病”称赞他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韧,无畏困难。最后一句“奔走成功亦偶然”表达对他取得成就并非全靠侥幸,而是凭借勤奋与坚持的看法,同时也暗含对其一生努力的认可。

结尾两句“天理更疏终不失,雍雍今见子孙贤”寓意陈宪大夫遵循天道,人品端正,子孙也因此受益,展现出家族的繁荣和美德传承。整首诗通过描绘陈宪大夫的生平事迹和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杨诚斋作日屋名小旸谷次其韵

旋规旸谷敌霜天,掩映金乌上紫烟。

困睡不愁挥瓮肘,坐吟无复耸诗肩。

(0)

初夏

催成新夏荷浮翠,送尽馀春柳褪绵。

正是清和好时节,嫩柯娇叶媚晴天。

(0)

余曩官都下有一铁瓶甚古贮汤宿火以供朝谒归来置床下有年矣偶一日得之因磨洗以备饮酒不时之需

冶铸求来不记年,贮汤宿火早朝天。

如今冷落浑无用,且与鸱夷伴醉眠。

(0)

王思叔惠象牙笋

鱼煮船头笋煮园,一时风味最甘鲜。

君家象齿先春发,为我携锄斸翠烟。

(0)

月俸至

禄厚君恩重,才疏德性迂。

入门随手散,不作守钱愚。

(0)

下章安杜渎七首·其二

帆落秋风泊暮滩,月生潮上客心閒。

海门南望天侵水,左直金鳌驻跸山。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