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问西来意,且过这边立。
昨夜三更时,雨打虚空湿。
电影忽然明,不似蚰蜒急。
汝问西来意,且过这边立。
昨夜三更时,雨打虚空湿。
电影忽然明,不似蚰蜒急。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永安的作品《答僧》,诗人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禅意和对自然景象的观察。首句“汝问西来意”,僧人询问诗人从西方来的意图或佛法感悟,诗人则邀请他“且过这边立”,暗示禅意无需过多言语,只需静心体会。
接下来两句“昨夜三更时,雨打虚空湿”,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清冷的画面,夜晚的雨滴敲打着空荡的天地,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寓言般地传达了禅宗中关于空性和无常的教义。
最后两句“电影忽然明,不似蚰蜒急”,运用比喻手法,将雨后的光影比作电影瞬间明亮,与蚰蜒(小虫)爬行的急促形成对比,形象地表达了禅悟的突然顿悟,如同电影中的瞬间清晰,不同于日常琐事的纷扰。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引导读者体悟禅宗的意境,体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交融的特点。
向天涯、丝管已难听,何堪恁伤春。
算怜卿怜我,无双倾国,第一愁人。
仿佛妒花风雨,逐梦入行云。
芳约啼鹃外,回首成尘。
占取人天红紫,早颓圆断井,分付消魂。
拌随波未肯,何计更飘茵。
便三生,愿为香土,费怨歌,谁惜翠眉颦。
肠回处,只青衫泪,得似红巾。
春原草宿。酿湿痕作影,光散林麓。
近水偏多,避月还明,飞飞自照幽独。
西风不醒雷塘梦,化万点、秋魂相逐。
更那堪,雨暗黄昏,败井废苔凝绿。
还记荷亭露坐,小池乍退暑,凉气吹烛。
绕遍花阴,巧入湘帘,笑倚画罗同扑。
而今一院繁星乱,但冷飐、萧萧疏竹。
等恁时,闲贮绡囊,怕展翠笺重读。
绿阴时候,寒暖难将息。
遥山几重遮眼,芳草向人碧。
不分弦尘柱缓,板引都萧瑟。晚云离席。
阳关休唱,客舍杨枝借颜色。
未老江关庾信,文采留南北。
试觅沧海成连,别梦怜风月。
道是天涯语笑,付与闲筝笛。玉琴横膝。
垂帘罢鼓,雨细烟深迟来客。
问君何事好斯吟,好语应知契悟深。
大道行车应异辙,昔人求友本同心。
道园云变秋先落,岳府天高月共临。
往事蹉跎成永嘅,无因载酒过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