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命和山居诗·其二》
《上命和山居诗·其二》全文
明 / 清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白发山僧住翠萝,馀生身事任蹉跎。

倦从石上支颐坐,閒向云中拍手歌。

舍利现时光煜煜,伽梨披处影娑娑。

钟山咫尺城东地,草木偏承雨露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老僧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白发山僧住翠萝”,以“白发”点出僧人的年迈,以“翠萝”渲染出山林的幽静与生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僧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接着“馀生身事任蹉跎”一句,透露出僧人对过往岁月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当前生活的随遇而安。

“倦从石上支颐坐,閒向云中拍手歌”两句,生动描绘了僧人在山间休息时的悠闲姿态,以及他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喜悦之情。通过“支颐坐”与“拍手歌”这两个动作,展现了僧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舍利现时光煜煜,伽梨披处影娑娑”两句,运用佛教中的象征元素,进一步深化了诗的禅意。舍利光煜煜,象征着佛法的光芒;伽梨披处影娑娑,则暗示了僧人修行的影子在光影中摇曳,既神秘又充满生命力。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僧人修行境界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向往。

最后,“钟山咫尺城东地,草木偏承雨露多”两句,将山中僧人的生活与外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山中与城市的不同景象,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心灵的滋养作用。山中虽与城市近在咫尺,但僧人所处的环境却仿佛与尘世隔绝,草木因得雨露滋润而生机勃勃,象征着僧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禅宗精神的融合,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清浚
朝代:明

清浚,字天渊,别号随庵,1328年(元泰定五年),出生于浙江台州路黄岩县(今浙江省黄岩县),父亲李益,母应氏。清浚“幼学乡校,颖悟特异,然不甘处俗,年十三依妙明出家”。次年受具,从此随侍妙明“坐究行参”多年。1368年,明王朝建立,朱元璋登极称帝,定都南京。是年,清浚被当地郡守邀请出世住持万寿寺。1371年,元朝残余势力基本肃清,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为慰祭无数在战争中丧生的人和在国内制造和平气息等多种原因,明太祖在首都的蒋山(今钟山)亲设普度大会,召全国“有道沙门十人”,清浚即居其一。
猜你喜欢

杂感二首·其二

入夏苦霪雨,两河岁少登。

吾邦冈阜多,颇以丰稔称。

皇天怜瘠土,长官曾何能。

哀彼中泽鸿,嘹呖号寒冰。

子母各翻飞,何乡可依凭。

(0)

赠蜀使

尊酒此时别,猿声他夜同。

江连白帝郭,月照汉王宫。

蜀栈孤轺外,彭门积雾中。

使旌随雁尽,留梦绕蚕丛。

(0)

郭有道墓

东汉多贤达,人伦君最优。

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

品在君宗上,名超清浊流。

中郎碑不见,论定足千秋。

(0)

秋宵

离抱何时释,秋宵特地长。

梦回仍远塞,月好是殊方。

蜡泪红垂地,蛩声寒近床。

遥怜多病后,吟罢正回肠。

(0)

北征凯旋诗六首·其五

俘谍邀宽典,恩先赦胁从。

军门齐款缚,圣度自包容。

日逐诚难赦,昆邪亦可封。

因知沙漠外,俯首望颙颙。

(0)

斫榆谣

天谓我民何?夏不雨,秋不雨,春无麦无禾。

取彼斧戕,榆则有皮。长吏见之,怒形于颜。

趋伐其树,尽其根于田。将报上官,曰维丰年。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