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银山寺说法台》
《银山寺说法台》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秋山面面翠屏回,孤石支撑说法台。

想见高僧开口处,诸峰曾与点头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山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首先,“秋山面面翠屏回”一句,以“翠屏”比喻连绵起伏的山峦,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山色的苍翠与层次感,仿佛一面面绿色的屏障环绕四周,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宁静。

接着,“孤石支撑说法台”则将视角聚焦于一处特定的景致——银山寺的“说法台”。这里的“孤石”不仅支撑着说法台,也象征着佛法的坚定与独立,它在群山之中显得格外突出,仿佛是智慧与真理的化身。这一句通过“孤石”与“说法台”的结合,暗示了佛法的传播与弘扬,以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地位。

“想见高僧开口处,诸峰曾与点头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想象中,当高僧在说法台上开讲时,周围的山峰似乎都屏息聆听,并以“点头”表示赞同或理解。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表达了对佛法深邃智慧的敬仰之情,以及自然与人类精神世界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壮阔,更蕴含了对佛法智慧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宿浴日亭因出小浪望海

为郎傍星纪,江湖常久居。

倏忽过南海,扁舟挂扶胥。

隐隐岸门青,杳杳天池虚。

培肸澹凌历,气脉流纡徐。

潮回小洲渚,龙鳞勒沟渠。

于中藏小舟,其外悬日车。

云影苍梧来,咸池相卷舒。

孟冬犹星河,淡月沾人裾。

阴阳荡挥霍,精色隐踟蹰。

濯足章丘余,沐发扶桑初。

清辉临洧盘,若木鲜芙蕖。

西顾连崦嵫,东眺极扶余。

小浪亦莞尔,大波始愁予。

岙舶自吞吐,楼橹成烟墟。

飞金出荧火,明珠落鲸鱼。

吾生非贾胡,万里握灵糈。

晻霭罗浮外,传闻仙所庐。

玉树如冬青,瑶枝若栟榈。

阳鸟不日浴,昼夜更扶舆。

丹穴亦不炎,好风常相嘘。

白水月之津,一饮饥渴除。

徐闻汝仙尉,去此将焉如。

(0)

田家即事四首·其一

江村女儿喜行舟,江上人家吉贝秋。

缘岸荻花三四里,石桥南去见城头。

(0)

题娱晖亭四首·其三

风拗藤丝脱树,雨余柳絮为萍。

闲居莫来莫往,小酌半醉半醒。

(0)

紫筠居三首·其二

幸有棋中敌手,曾无镜里愁颜。

案上《南华》、《秋水》,屏间北苑晓山。

(0)

许儆韦白下寄丙午所画秦准秋雨索题

六年光景未题诗,画得如尘似梦时。

断雨湿云休细看,看来容易鬓成丝。

(0)

过长蘅画柳叹别

当时相送向京华,同见秋杨起叹嗟。

君自客回侬又客,漫天春恨似杨花。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