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苦未解,春阴连昼霾。
文书堆午枕,风雨闭寒斋。
花落空惊眼,愁多欲满怀。
客情须一醉,安得酒如淮。
寒意苦未解,春阴连昼霾。
文书堆午枕,风雨闭寒斋。
花落空惊眼,愁多欲满怀。
客情须一醉,安得酒如淮。
这首诗《春寒》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描绘了春日里寒气未消、阴云连绵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联“寒意苦未解,春阴连昼霾”,开篇即点明主题,春日的寒冷并未完全消散,阴云笼罩,使得白昼也显得昏暗。这里通过“苦”字和“连”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阴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颔联“文书堆午枕,风雨闭寒斋”,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午后的时光,本应是休息放松的时刻,却被堆积如山的文书占据,无法解脱。而外面的风雨,更是将诗人困在了寒冷的书房中,无法外出寻求片刻的宁静。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繁忙与压抑中的无奈与孤独。
颈联“花落空惊眼,愁多欲满怀”,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与诗人的心理感受。花朵的凋零,本是自然规律,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触动心弦的瞬间,不禁让人心生感慨。而“愁多欲满怀”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郁,仿佛所有的愁绪都已满溢,无处可放。
尾联“客情须一醉,安得酒如淮”,诗人似乎找到了释放情感的方式——借酒浇愁。然而,“安得酒如淮”一句,又流露出了一种无奈与渴望,即使想要借酒消愁,但现实中的困境却难以解决,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希望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寒、文书、风雨、花落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在春寒中挣扎、内心充满愁绪的文人形象。诗中既有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思考。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贤侯辟士礼从容,莫恋泉声问所从。
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
伤弓未息新惊鸟,得水难留久卧龙。
我正退藏君变化,一杯可易得相逢。
秋蕣晚英无艳色,何因栽种在人家。
使君自别罗敷面,争解回头爱白花。
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
铛脚三州何处会,瓮头一醆几时同。
倾如竹叶盈樽绿,饮作桃花上面红。
莫怪殷勤醉相忆,曾陪西省与南宫。
翠巘公门对,朱轩野径连。
只开新户牖,不改旧风烟。
虚室闲生白,高情澹入玄。
酒容同座劝,诗借属城传。
自笑沧江畔,遥思绛帐前。
亭台随处有,争敢比忘筌。
今岁日馀二十六,来岁年登六十二,尚不能忧眼下身,因何更算人间事。
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麹昏昏睡。
早晚相从归醉乡,醉乡去此无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