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羁鸿北方客,背负严霜飞不得。
日中命尽射生手,一箭正中凌空翮。
一鸿中机百鸿惊,点空细字纷斜横。
力穷遭烹忍一死,可怜片影长孤征。
古人毕弋岂无意,登俎亦可无肉味。
至今暴殄及胎夭,杀气为妖满天地。
物生何至相吞屠,苍天变化还须臾。
坐殿忽作杜鹃去,行河岂意黄能趋。
人虫得丧无了日,客行感此泪横臆。
有弟落南今在亡,十年一字无消息。
冥鸿一来听祝辞,世间踏地皆危机。
菰蒲饱霜湖水满,见草为人汝当远。
南来羁鸿北方客,背负严霜飞不得。
日中命尽射生手,一箭正中凌空翮。
一鸿中机百鸿惊,点空细字纷斜横。
力穷遭烹忍一死,可怜片影长孤征。
古人毕弋岂无意,登俎亦可无肉味。
至今暴殄及胎夭,杀气为妖满天地。
物生何至相吞屠,苍天变化还须臾。
坐殿忽作杜鹃去,行河岂意黄能趋。
人虫得丧无了日,客行感此泪横臆。
有弟落南今在亡,十年一字无消息。
冥鸿一来听祝辞,世间踏地皆危机。
菰蒲饱霜湖水满,见草为人汝当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雁中箭词》,通过描绘南来北往的大雁被射中的一幕,寓言性地表达了对世间残酷杀戮的批判和对生命的怜悯。首句“南来羁鸿北方客”,以大雁比喻漂泊异乡的人,形象生动。接着,“背负严霜飞不得”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困境。射雁者“日中命尽射生手”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无情猎杀,而“一箭正中凌空翮”则描绘了雁的悲惨命运。
“一鸿中机百鸿惊,点空细字纷斜横”运用比喻,形容箭矢穿透雁群的混乱景象。随后,“力穷遭烹忍一死”表达对雁的同情,它们虽力竭仍被迫面对死亡。“可怜片影长孤征”则揭示了生命的孤独与坚韧。
诗人进一步借古人射雁之事,批评过度杀戮,“古人毕弋岂无意,登俎亦可无肉味”,指出即使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也不应滥杀无辜。然而,“至今暴殄及胎夭,杀气为妖满天地”揭示了这种行为的恶劣影响,使得天地间充满杀伐之气。
最后,诗人感叹人世间的得失无常,自己的兄弟音信全无,而大雁的到来似乎带来了某种启示或祝辞,“冥鸿一来听祝辞,世间踏地皆危机”。他以菰蒲和满湖的水,以及对草木的警戒,劝诫人们远离杀戮,保持敬畏之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残酷与无奈,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方舟远行迈,命旅将何之。
姑苏别所钦,秣陵以为期。
客路忽改月,涉江怅暌离。
汀葭夕已靡,沙鸨晨仍饥。
淮南春尚寒,崩腾号惊飔。
芦岸不可溯,回舻缆洲陭。
烟中极千里,南北悲渺瀰。
游吴谢东楫,歌郢弦南诗。
行子念故人,一寄风波辞。
跬步吾阻隔,伏枕空凄其。
石尤会吾意,榜枻酬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