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意恒沙转法轮,见身非实是真身。
无心古镜波心印,不向拈花悟果因。
标意恒沙转法轮,见身非实是真身。
无心古镜波心印,不向拈花悟果因。
这首诗以“题西湖十景再叠旧作韵(其七)三潭印月”为题,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在诗中,诗人以“标意恒沙转法轮,见身非实是真身”开篇,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表达了对宇宙真理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接下来,“无心古镜波心印,不向拈花悟果因”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暗示了通过自然界的观察可以达到心灵的觉醒和智慧的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魅力,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自我认识的深入探索。通过“三潭印月”的特定景观,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既具艺术美感,又富有思想深度,堪称文采与哲思并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