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郑延平·其三》
《郑延平·其三》全文
清 / 蔡国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一木偏思大厦支,廿年慷慨屡兴师。

未能西北中原定,先向东南半壁窥。

忠孝难兼儿有恨,滇黔虽远节无亏。

祇今鹿耳潮声急,也似灵胥激愤时。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蔡国琳所作的《郑延平(其三)》。诗中以郑成功的事迹为背景,表达了对郑成功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一木偏思大厦支,廿年慷慨屡兴师”,以“一木”比喻郑成功个人的力量,虽微小却能支撑起国家的大厦,展现了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廿年”和“屡兴师”则强调了郑成功在抗清复明事业中的长期坚持和多次征战,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

颔联“未能西北中原定,先向东南半壁窥”,则表达了对郑成功未能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的遗憾。这里“西北中原”象征着整个国家的统一,“东南半壁”则是指郑成功所控制的地区。这句诗既是对历史局限性的感慨,也是对郑成功未竟之志的惋惜。

颈联“忠孝难兼儿有恨,滇黔虽远节无亏”,进一步揭示了郑成功在忠君与尽孝之间的两难选择,以及他在远离家乡的滇黔之地仍坚守节操的决心。这里的“恨”既有对无法兼顾忠孝的遗憾,也有对未能实现更大抱负的不甘。

尾联“祇今鹿耳潮声急,也似灵胥激愤时”,以鹿耳山的潮声比作郑成功临终前的激愤心情,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悲壮而深沉的氛围。同时,这里也暗含了对郑成功精神的传承与怀念,即使时间流逝,郑成功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郑成功生平事迹的回顾与反思,不仅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也寄托了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深切期盼。

作者介绍

蔡国琳
朝代:清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山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
猜你喜欢

憩全节铺爱其称为驻马久之

回车胜母避柏人,不饮贪泉恶其名。

道逢一铺榜全节,系马呼奖臣子情。

(0)

题韩侂胄旧第·其一

掀天声势祗冰山,广厦空馀十万间。

若使早知明哲计,肯将富贵博清闲。

(0)

自南山归口占上王阁老·其一

湖上清游乐有馀,玉山未倒不须扶。

后堂深处无人到,尚许鸱夷托后车。

(0)

杨国夫人赵氏挽章

猗兰奕叶神明胄,四德宜家绰有馀。

盛事可稽彤笔史,当年曾梦紫函书。

子登虎榜朝辉弁,夫握龙韬拱殿庐。

长乐宫中称万寿,犹思翟茀拥軿车。

(0)

太庙观芝草·其二

晓开疏屏望荣光,仰见威灵烛下方。

二本同楹真盛事,三年叠秀是殊祥。

好图瑞采增旗帜,更诵灵华续乐章。

拜舞共陈归美颂,喜浮春殿九霞觞。

(0)

端午贴子词.皇后阁五首·其二

绕臂长生缕,无非柘馆丝。

还因袗絺绤,深念葛覃诗。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