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子于人间利钝得失,渺不相关,独与公情亲数年,见为老书生穷翰林而已;
国史遇大臣功罪是非,向无论断,有吾皇褒忠一字,传俾内诸夏外四裔知之。
贱子于人间利钝得失,渺不相关,独与公情亲数年,见为老书生穷翰林而已;
国史遇大臣功罪是非,向无论断,有吾皇褒忠一字,传俾内诸夏外四裔知之。
此挽联以深情笔触,悼念李鸿章,展现其在国家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上联“贱子于人间利钝得失,渺不相关”表达出个人在世间得失的微不足道,强调了与李鸿章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虽非功名显赫,却对其人品与贡献深感敬佩。“独与公情亲数年,见为老书生穷翰林而已”则进一步描绘了与李鸿章多年的亲密关系,将对方视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学者,虽身处翰林之职,却未忘初心,保持谦逊。
下联“国史遇大臣功罪是非,向无论断”揭示了李鸿章在国家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功过是非在官方记载中并未轻易评判,体现了对李鸿章复杂历史地位的尊重与理解。“有吾皇褒忠一字,传俾内诸夏外四裔知之”则点明了李鸿章忠诚于国家的品质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并通过官方记录流传于世,让国内和国外的人都能知晓其忠诚与贡献。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表达了对李鸿章个人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其在国家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