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蚊声·其二》
《蚊声·其二》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秋唇应候自应花,夏帐谁能障尔哗。

万马迎风飞箭镞,片潮随雨上江沙。

笼巾较可蒙头睡,傍耳难教借鬓遮。

闻道灵符能绝响,欲从勾漏觅丹砂。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蚊声(其二)》。诗中以蚊子为对象,描绘了夏日夜晚蚊子的嗡嗡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蚊子的习性和对人的困扰。

首联“秋唇应候自应花,夏帐谁能障尔哗”运用拟人手法,将蚊子的声音比作秋天的嘴唇应和着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暗示蚊子在特定季节的活动规律;同时,用“夏帐”比喻夏天的帐幕,表达了蚊子声音无法被阻挡,仿佛在夏夜的帐幕中肆意喧哗,给人以强烈的听觉感受。

颔联“万马迎风飞箭镞,片潮随雨上江沙”进一步描绘了蚊子在风中飞翔的姿态,如同万马奔腾,箭矢般迅速;同时,将蚊子的声音比作随雨而来的潮水,形象地表现了蚊子声音的密集与连贯,仿佛在江沙上留下了湿润的痕迹。

颈联“笼巾较可蒙头睡,傍耳难教借鬓遮”则从人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蚊子声音对人的影响。通过“笼巾”和“借鬓遮”这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试图躲避蚊子声音的努力,但最终却难以完全隔绝,体现了蚊子声音的烦扰和难以避免。

尾联“闻道灵符能绝响,欲从勾漏觅丹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蚊子困扰的渴望。这里引用了道教中的灵符和丹砂,象征着寻求超自然的力量来消除蚊子的干扰,反映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蚊子声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夏日夜晚的独特氛围,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题雪梅

阴云忽忽散溪头,偃仰寒梢露屈虬。

却把幽香埋腊雪,独留清梦在罗浮。

瘦筇又挂千峰月,秃笔初回两眼秋。

仙鹤不来冬夜永,道人何处倚江楼。

(0)

过固城

宿雨含千柳,微凉变一川。

官衙趋小吏,箫鼓闹鲜船。

烟雾挥盈纸,风云思满天。

呼童买南酒,不惜杖头钱。

(0)

张后府官寓与提学宪副冯佩之夜酌话别

深云不放月轮孤,辗转方斋酒一壶。

士气西江还易振,斯文赤子更须扶。

百川宗派趋彭蠡,两袖清风过小姑。

无限衷情言未了,千年公案在鹅湖。

(0)

再游三洲岩五首·其一

蒙茸鹧鸪啼,珠露滴秋晓。

揽衣寄幽情,岩风吹料峭。

(0)

阅都台檄催赴省试四首·其二

一从幽谷弄云烟,科业隳来十五年。

病骨自知难进取,衰龄谁更为周全。

芋苗催老黄梅雨,豇豆披罗小洞天。

剩水残山人不占,且随童冠看鱼鸢。

(0)

寓资福寺

塔飒招提景,春衫试苧麻。

吾那拘礼数,僧亦厌袈裟。

烟罩枇杷树,香传枸杞茶。

冬冬还到耳,晚鼓散官衙。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