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当学君家君子儒,西河之上可以老,诸侯端拜为师模。
君莫学君家老中郎,河南田畜岂不好,上林要牧天子羊。
祇今乐莫如耕乐,悔我从初不曾学。
作劳自可操豚蹄,旧读何妨挂牛角。
慎勿思成汤聘币起幡然,伊尹当年已大错。
君当学君家君子儒,西河之上可以老,诸侯端拜为师模。
君莫学君家老中郎,河南田畜岂不好,上林要牧天子羊。
祇今乐莫如耕乐,悔我从初不曾学。
作劳自可操豚蹄,旧读何妨挂牛角。
慎勿思成汤聘币起幡然,伊尹当年已大错。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代初年的诗人赵文所作,题为《刘阳卜氏耕乐堂》。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倡导学习儒家君子的品格,强调耕读生活的重要性。首句“君当学君家君子儒”点明了主题,建议人们效仿君子的儒雅风范。接下来,诗人通过“西河之上可以老,诸侯端拜为师模”,描绘出在田园中修身养性,甚至可能受到诸侯尊崇的生活理想。
然而,诗人也提醒不要像“君家老中郎”那样追求奢华,暗示过分追求权势和财富(如“河南田畜岂不好,上林要牧天子羊”),这样的生活并非真正的快乐。诗人认为,最真实的快乐在于耕作,“祇今乐莫如耕乐”,并为自己未能早些领悟这个道理而感到后悔。
最后两句“作劳自可操豚蹄,旧读何妨挂牛角”,形象地表达了即使从事劳动,也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读书也不妨在田间随时取用,体现了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结尾处,诗人以商汤聘请伊尹的故事为反例,指出过度追求功名利禄可能会带来错误,再次强调了耕读生活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寓言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淳朴、自给自足的耕读生活的推崇,以及对世俗浮华的批判。
君侯枥上骢,貌在丹青中。
马毛连钱蹄铁色,图画光辉骄玉勒。
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
感兹绝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
麒麟独步自可珍,弩骀万匹知何有。
终未如他枥上骢,载华毂,骋飞鸿。
荷君剪拂与君用,一日千里如旋风。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
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
离别无嫌远,沉浮勿强嗟。
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涟上非所趣,偶为世务牵。
经时驻归棹,日夕对平川。
莫论行子愁,且得主人贤。
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自说宦游来,因之居住偏。
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
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
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
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明日又分首,风涛还眇然。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座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