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骑老虎不须鞍,忍辱仙人出宰官。
入内讲经千佛现,跏趺对御六龙寒。
指头有月娑罗冷,舌上悬河海水乾。
圣主赐衣漫大地,西方国土未为宽。
便骑老虎不须鞍,忍辱仙人出宰官。
入内讲经千佛现,跏趺对御六龙寒。
指头有月娑罗冷,舌上悬河海水乾。
圣主赐衣漫大地,西方国土未为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非凡的僧人形象,他骑虎而行,无需鞍具,显示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忍辱仙人出宰官"一句,暗示了这位僧人可能在世俗官场中仍能保持高洁,如同仙人一般忍受尘世的磨砺。
"入内讲经千佛现"描绘他在皇宫内传播佛法的场景,仿佛有千尊佛像显现,显现出他的佛法深厚和影响力。"跏趺对御六龙寒"则描绘他静坐的姿态,面对皇帝时气定神闲,犹如六龙围绕的寒冷之地,象征着他的威严与智慧。
"指头有月娑罗冷,舌上悬河海水乾"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僧人的言辞犀利如刀,能洞彻人心,甚至让听者感到如月光下的娑罗树般清冷,如滔滔江海般的言语使海水为之干涸。
最后两句"圣主赐衣漫大地,西方国土未为宽"表达了皇帝对僧人的尊崇,即使赐予的衣物遍地都是,但僧人的心境并未因此而满足,他追求的仍是更深远的佛教境界,暗示他对修行的执着和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僧人的非凡才情、深邃佛法以及高尚品格,体现了宋代理想化的僧人形象。
与子颇畴昔,常时仰英髦。
弟兄尽公器,诗赋凌风骚。
顷者游上国,独能光选曹。
香名冠二陆,精鉴逢山涛。
且副倚门望,莫辞趋府劳。
桃花照彩服,草色连青袍。
征马临素浐,离人倾浊醪。
华山微雨霁,祠上残云高。
而我倦栖屑,别君良郁陶。
春风亦未已,旅思空滔滔。
拙分甘弃置,穷居长蓬蒿。
人生未鹍化,物议如鸿毛。
迢递两乡别,殷勤一宝刀。
清琴有古调,更向何人操。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落日更萧条,北方动枯草。
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
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
草枯秋塞上,望见渔阳郭。
胡马嘶一声,汉兵泪双落。
谁为吮痈者,此事令人薄。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
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辛勤。
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
倚剑白日暮,望乡登戍楼。
北风吹羌笛,此夜关山愁。
回首不无意,滹河空自流。
黄沙一万里,白首无人怜。
报国剑已折,归乡身幸全。
单于古台下,边色寒苍然。
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
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
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绝巘东林寺,高僧惠远公。
买园隋苑下,持钵楚城中。
斗极千灯近,烟波万井通。
远山低月殿,寒木露花宫。
绀宇焚香净,沧洲摆雾空。
雁来秋色里,曙起早潮东。
飞锡今何在,苍生待发蒙。
白云翻送客,庭树自辞风。
舍筏追开士,回舟狎钓翁。
平生江海意,惟共白鸥同。
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
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杳杳暮猿深,苍苍古松列。
玩奇不可尽,渐远更幽绝。
林暗僧独归,石寒泉且咽。
竹房响轻吹,萝径阴馀雪。
卧涧晓何迟,背岩春未发。
此游诚多趣,独往共谁阅。
得意空自归,非君岂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