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丁二月礼先师,未丧斯文今在兹。
执鬯顾于千载后,捧璋应忆两楹时。
多官入室瞻遗器,髦士圜桥展盛仪。
自愧鄙儒叨小相,惟将端甫奉前规。
上丁二月礼先师,未丧斯文今在兹。
执鬯顾于千载后,捧璋应忆两楹时。
多官入室瞻遗器,髦士圜桥展盛仪。
自愧鄙儒叨小相,惟将端甫奉前规。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高拱在孔庙陪祀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上丁二月礼先师”,点明了祭祀孔子的时间和地点,春季二月,是祭拜先师的传统时节。接着“未丧斯文今在兹”一句,表达了对孔子文化传承的感慨,即使孔子已逝,但他的思想与文化仍在世间流传。
“执鬯顾于千载后,捧璋应忆两楹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祭祀场景,执掌香料的祭司回顾千年历史,手持玉璋的祭司或许会怀念在两楹之间进行仪式的时刻。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香料和玉璋代表了祭祀的庄严与神圣,两楹则是古代举行仪式的重要位置,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对孔子及其文化的敬仰之情。
“多官入室瞻遗器,髦士圜桥展盛仪。”描述了众多官员进入庙堂,瞻仰孔子留下的遗物,而年轻学者则在圆形的桥上展示着盛大的礼仪。这不仅体现了对孔子的尊崇,也展示了儒家文化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自愧鄙儒叨小相,惟将端甫奉前规。”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卑微儒生,能够参与如此庄重仪式的荣幸,同时也表示将遵循前人的规矩,继续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这一句流露出谦逊的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孔庙祭祀的场景,展现了对孔子及其文化的深厚敬意,以及对儒家传统价值的传承与坚守。
月上梨花午。恰重逢、江潭旧识,喁喁尔汝。
绛烛两行浑不夜,添上三通画鼓。
说不尽、残唐西楚。
话到英雄儿女恨,绿牙屏、惊醒红鹦鹉。
雕笼内,泪如雨。一般怀抱君尤苦。
家本在、扶风盩厔,五陵佳处。
汉阙唐陵回首望,渭水无情东去。
剩短蜡、声声诉与。
绣岭宫前花似雪,正秦川、公子迷归路。
重酌酒,尽君语。
何人又唱安公子,汉苑烟浓。
魏寝霜封,犵岭蛮乡一万重。
雪消巴蜀添春水,谁驾艨艟。
陡起鱼龙,此夜横江有阿童。
御天来凤辇,浴日启龙池。
野迥纡皇览,春浓值圣时。
落花萦彩仗,初柳拂朱旗。
行漏三辰拥,停銮万象随。
瑞征泉是醴,喜溢沼生芝。
特许观灵液,相将涉禁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