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岳灵分振代英,当年神降是长庚。
风尘一吏淹华发,词赋千秋起盛名。
紫气关前何日隐,玉楼天上几时成。
愁听化鹤归来后,嘹唳寒城夜月声。
海岳灵分振代英,当年神降是长庚。
风尘一吏淹华发,词赋千秋起盛名。
紫气关前何日隐,玉楼天上几时成。
愁听化鹤归来后,嘹唳寒城夜月声。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李北山先生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首句“海岳灵分振代英”以海岳之灵喻指李北山先生非凡的才华与品德,称其为当代杰出人物。次句“当年神降是长庚”运用神话典故,将李北山比作天上降临的长庚星,寓意其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接着,“风尘一吏淹华发”一句,描述了李北山先生在官场中历经风尘,岁月流逝,两鬓斑白,形象地展现了他为官清廉、勤勉一生的形象。而“词赋千秋起盛名”则赞美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千载流传,声誉卓著。
“紫气关前何日隐”和“玉楼天上几时成”两句,运用了道家哲学中的“紫气东来”和“玉楼”等意象,表达了对李北山先生归隐或升仙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其人生轨迹的深刻思考。
最后,“愁听化鹤归来后,嘹唳寒城夜月声”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通过想象李北山先生化鹤归来,却只能在寒冷的城市之夜听到鹤鸣,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不仅高度赞扬了李北山先生的才华与品德,也寄托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与怀念,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悼诗的典型风格。
海珠寺前一杯酒,送君奏凯还京师。
君还京师我独留,执手不忍遽别离。
与君一载同相处,君总刍粮我军旅。
同心戮力功已成,共羡君才世无比。
积粮如山帛如丘,千金重赏先伐谋。
人言不殊萧相国,我道更胜张留侯。
平生节操清如许,秋月冰壶真可拟。
萧索行囊薏苡空,惟有图书为伴侣。
海风飘飘瘴雨收,乘潮解缆不可留。
扬扬意气长啸去,道傍人羡如仙舟。
高秋入见天颜喜,太常尽把奇勋纪。
三台八座定无疑,从此皇恩常眷倚。
丈夫报国思致身,江湖庙堂同此心。
君去我留不须论,要取芳名冠古今。
君不见贰师将军伐西域,拔刀刺山泉涌出。
又不见虞公欲与夏人战,长剑一指停西日。
乃知人有忠诚心,后土皇天相终吉。
桓桓将军赵征夷,文才武略当世稀。
昨承简命佩金印,貔貅百万生光辉。
南来次师湘口岸。骤雨连旬江水泛。
洪涛汹涌欲渡难,泊舟虽惊总无患。
先锋卜吉将启行,骤雨不息疑群情。
将军拜天诉忠悃,云开雨歇天清明。
旌旗映山谷,鼓吹喧江滩。
将军倚楼看解缆,顺流西下无狂澜。
军中感叹称稀有,父老欢呼如一口。
两广三苗不足平,百蛮重译须奔走。
吁嗟此雨晴,其事非偶然。
皇天厌祸乱,助我解倒悬。
此雨骤于十日前,溯流难上江滩船。
此雨骤于十日后,行营水浸徒流连。
雨骤我休兵,雨晴我耀武。
天意人心总和顺,会看一鼓成功报明主。
《师次永州久雨祈晴有感赠赵征夷》【明·韩雍】君不见贰师将军伐西域,拔刀刺山泉涌出。又不见虞公欲与夏人战,长剑一指停西日。乃知人有忠诚心,后土皇天相终吉。桓桓将军赵征夷,文才武略当世稀。昨承简命佩金印,貔貅百万生光辉。南来次师湘口岸。骤雨连旬江水泛。洪涛汹涌欲渡难,泊舟虽惊总无患。先锋卜吉将启行,骤雨不息疑群情。将军拜天诉忠悃,云开雨歇天清明。旌旗映山谷,鼓吹喧江滩。将军倚楼看解缆,顺流西下无狂澜。军中感叹称稀有,父老欢呼如一口。两广三苗不足平,百蛮重译须奔走。吁嗟此雨晴,其事非偶然。皇天厌祸乱,助我解倒悬。此雨骤于十日前,溯流难上江滩船。此雨骤于十日后,行营水浸徒流连。雨骤我休兵,雨晴我耀武。天意人心总和顺,会看一鼓成功报明主。
https://shici.929r.com/shici/fleD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