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望月秦淮里,不知月在秦淮水。
银汉平铺一色秋,珠阁琼楼正相似。
秦淮女儿十三余,绡幕半卷坐飞除。
霜妾星妃两不如,云中雀子那得住。
桂树团团系舟处,极浦烟波从此去。
石头望月秦淮里,不知月在秦淮水。
银汉平铺一色秋,珠阁琼楼正相似。
秦淮女儿十三余,绡幕半卷坐飞除。
霜妾星妃两不如,云中雀子那得住。
桂树团团系舟处,极浦烟波从此去。
这首明代诗人盛鸣世的《秦淮月》描绘了一幅秦淮河畔的月夜画卷。首句“石头望月秦淮里”,以石头城为视角,暗示了月光洒在秦淮河上的宁静氛围。接下来,“不知月在秦淮水”巧妙地表达了月与水的交融,让人产生遐想。
“银汉平铺一色秋”将银河与秋夜的秦淮水面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开阔而清冷的画面。“珠阁琼楼正相似”则运用比喻,形容月光照耀下的秦淮两岸建筑如明珠般璀璨,如同仙境。
“秦淮女儿十三余,绡幕半卷坐飞除”聚焦到月夜中的少女,她轻纱半掩,仿佛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更增添了诗意的韵味。诗人接着通过“霜妾星妃两不如,云中雀子那得住”赞美秦淮女儿的美丽,认为她们的姿容连霜神和星妃都比不上,连天上的雀鸟也留恋不已。
最后两句“桂树团团系舟处,极浦烟波从此去”以桂树和远方的烟波作结,暗示了秦淮河的神秘与悠远,以及乘舟离去的意象,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秦淮月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秦淮河畔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月夜之美。
隋堤一带官河口,不种桑麻种杨柳。
锦帆帝子数巡游,厌住东京乐奔走。
将兵西域再征辽,呼韩稽颡诸蕃朝。
江都宫监伺颜色,翡翠玻璃恣雕饰。
水晶殿揭珠帘开,香风吹送飞仙来。
凭肩笑语能几回,梦游恍惚吴公台。
吴公台下雷塘路,野土茫茫乱烟树。
伤心为吊玉钩斜,柳色黄昏不知处。
登山如读书,深造始得旨。
草草一登临,卤奔涉猎耳。
昨日紫阳游,风雨促归止。
归卧怨夜长,推窗测朝晷。
曈昽日初升,快意成狂喜。
策杖到山椒,缓步穷其美。
石色映晴旭,苍翠遍肌理。
峰峰透嵌空,寸寸簇罗绮。
旧境获新遇,石壁勒图纪。
按图搜名胜,七八得所以。
江水净如练,湖光明如纸。
左顾列万瓦,鳞鳞集眼底。
乘兴西北游,桑枯径迤逦。
大道存古观,峦岫叠伏起。
吴山此一隅,约略窥原委。
兹游不草率,可免昨日耻。